相比之下,印度军方引以为傲的“万国牌”武器库在实战中表现平平。法国阵风战机号称隐身性能优越,搭载的“流星”空空导弹理论射程超过100公里,却在实战中被轻易击落。以色列无人机群虽然数量众多,但难逃被击落的命运。这场战争揭示了一个残酷现实:再先进的武器,如果不能形成有效的体系作战能力,在现代战场上也难逃被击落的命运。
美国国防部官员公开确认了中国战机在实战中的出色表现,这一表态在全球军事圈引起轩然大波。据路透社报道,两名美国官员证实,巴基斯坦空军使用中国制造的歼-10C战机成功击落了印度军机,包括一架法国“阵风”战斗机。全球军火市场正在悄然生变,传统上依赖西方武器的国家开始重新评估采购策略。国际军事专家认为,印巴冲突向世界展示了成本效益型武器在现代战场的巨大潜力。复杂昂贵的武器系统未必能在实战中取得预期效果,而经过精心设计、价格适中的武器系统反而可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战果。
印巴冲突对南亚地区安全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南亚区域合作组织(SAARC)功能进一步弱化,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遭遇严重阻碍。周边国家如尼泊尔、斯里兰卡和孟加拉国纷纷重新评估安全战略,部分国家加速了武装力量现代化进程。英国《经济学人》杂志指出,印巴冲突正在推动亚洲军事力量的重新洗牌。中国武器的实战表现证明,西方国家在高端武器装备领域的优势正在被逐步削弱。军事技术的扩散和创新正在改变长期以来形成的全球军事力量格局。
此次印巴冲突并非偶然事件,而是源于今年4月22日克什米尔帕哈尔加姆恐怖袭击事件的持续发酵。莫迪政府面临强烈的国内民意压力,需要通过强硬的军事行动来巩固执政地位。同时,巴基斯坦军方在国内经济困境和政治分裂的背景下,希望通过坚决回击来凝聚民心。冲突背后的核阴影格外令人担忧。印度已部署“烈火-5”洲际导弹,而巴基斯坦的“沙欣-3”中程导弹可覆盖印度全境。当前冲突若进一步升级,可能触发核误判的灾难性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