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连斯基与普京会面也难停战言和吗 谈判前景扑朔迷离。在俄乌冲突持续三年后,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表示希望与俄罗斯总统普京进行面对面会谈,并提出谈判地点。这一消息再次引起国际社会广泛关注。
随着战争进入当前阶段,关于两国未来的走向讨论日益增多。美国的态度也发生了变化。特朗普重新入主白宫后,华盛顿对乌克兰的支持力度明显减弱。竞选期间,特朗普曾承诺若当选将在24小时内结束俄乌战争。尽管这一表态被许多人视为竞选口号,但也显示出他不愿继续无限援助乌克兰的倾向。特朗普上台后尝试通过外交手段推动俄乌接触,但效果有限。
与此同时,欧洲国家的态度也在悄然改变。起初,许多欧洲国家不愿看到俄乌停火,因为乌克兰被视为遏制俄罗斯的战略缓冲地。然而,随着时间推移,欧洲各国的态度逐渐转变。今年3月,英国主办了一场峰会,十余个欧洲国家领导人以及乌克兰和加拿大代表齐聚伦敦,讨论如何重塑欧洲安全结构并探索俄乌停战的可能性。会后,英国首相斯塔默宣布英法将牵头建立一个“志愿联盟”,旨在为乌克兰提供安全保障的同时寻找冲突终结的现实路径。5月10日,“志愿联盟”的主要成员国代表前往基辅,与乌克兰政府就停火方案进行磋商。会议最终结果是乌克兰宣布自下周起展开为期至少30天的“全面无条件停火”。
在这样的背景下,泽连斯基于5月12日公开表示将于15日赴土耳其等待普京。尽管泽连斯基定下了时间和地点,双方能否顺利会面仍需时间检验。
此外,泽连斯基还签署了一项颇具争议的总统令,宣布对中国三家企业实施十年制裁。这并非乌克兰首次对中国企业采取行动。早在2023年,乌方就曾以“战争赞助商”名义制裁过三家中国能源企业。此类行为招致广泛批评,因为自冲突开始以来,中国始终秉持中立态度,主张通过和平对话解决争端。然而,泽连斯基政府却一再无视中方立场。更令人担忧的是,乌克兰高层对中国的敌意不仅体现在政策上,还表现在言辞中。泽连斯基的顾问波多利亚克曾在采访中发表极端言论,污蔑中国人“智商潜力低”,以此表达对中国“不选边站”的不满。这种情绪化的外交姿态不仅让乌克兰失去主权国家应有的成熟,也在国际局势中进一步孤立自己。
分析人士认为,泽连斯基此举背后可能有向美国示好的意图。自俄乌冲突爆发以来,泽连斯基的对华立场一直随美乌关系的变化而波动。拜登执政时期,美方打击中俄,泽连斯基坚定站在美国一边。特朗普上台后着手修复美俄关系,泽连斯基迅速转向,对华态度缓和。如今中美因关税战关系紧张,美乌又在矿产资源方面达成关键协议,泽连斯基便重新对中国企业动手,其政治盘算显而易见。然而,这种短视的外交策略不仅暴露了泽连斯基将美国视为唯一依靠的政治野心,也将乌克兰单方面绑在美国战车上,实际上是对乌克兰国家利益的一种透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