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军方决定对法国达索公司交付的“阵风”战斗机启动退款程序,因为该战机在实战中表现未达预期。印度媒体指出,以2.4亿美元购买一架被称为“飞行棺材”的战机,这种行为也只有印度能理直气壮地做出。
印度军方要求退款的核心依据是“阵风”战机在印巴冲突中被巴基斯坦的歼-10CE击落多架,暴露出雷达性能不足、隐身能力薄弱等致命缺陷。军方发言人表示,他们不能容忍任何性能不达标的装备,这是对纳税人负责的表现。然而,这番表态背后却反映了印度军方一贯的战略短视。早在2016年采购“阵风”时,印度就以单价2.4亿美元的天价签下合同,远超同期F-35的采购成本。更讽刺的是,印度在合同中加入“摔一架赔三倍”条款,如今可能面临25亿美元的额外赔偿。这种“高价买保险”的操作堪称现代版“买椟还珠”。
印度军方对装备的严格标准还体现在本土化改造上。例如,印度曾要求法国对“阵风”语音系统进行“印度化”改装,以适应飞行员的特殊口音。这种细节上的执着最终导致战机交付延迟,而印度却以“违约”为由拒付58亿欧元尾款,让法国军工集团欲哭无泪。
印度空军的“万国牌”体系包括俄制苏-30、美制C-17、法制“阵风”等,这种混搭风格在实战中暴露出严重问题:不同装备的数据链互不兼容,导致预警机与战斗机无法协同作战。以“阵风”为例,其配备的“频谱”电子战系统在面对中国制氮化镓雷达时,干扰成功率不足15%,被讽刺为“玩具水枪对抗消防车”。印度海军的“阵风-M”舰载机因俄制阻拦索频繁断裂,被迫将尾钩加粗15毫米才能降落。此外,印度在采购“阵风”时也不忘照顾国内企业,要求法国将部分生产线转移至信实国防公司,表面上是技术转让,实则是为财阀输送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