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巴5·7空战的结果震惊了世界。起初,美西方主导的舆论场对这一结果持怀疑态度,试图淡化处理,但随着战果的惊人程度和全球公众的关注度提升,这场空战最终还是引起了广泛讨论。
由于印度方面的不配合,战争被一层信息迷雾所笼罩。巴基斯坦空军在5月9日晚公布了此次空战的细节,提供了大量有价值的信息。
空战规模方面,印度出动了72架战机,而巴基斯坦则出动了42架。印军使用了法制“阵风”、“幻影”,俄制苏-30、米格-29,以及以制“苍鹭”等各型有人无人战机;巴方则使用了“全华班”ZDK-03预警机、歼-10CE和“枭龙”。
空战持续了一个小时,采用超视距方式进行,战斗距离在100至160公里之间。战斗过程中,巴方雷达首次发现印军战机在边界北段与中段集结,随后巴方战机升空待命。在ZDK-03预警机的支持下,巴方建立了战场态势感知网络,并在反击中发射了数十枚PL-15E中远程空空导弹。
巴方公布的数据显示,共击落了六架印度战机,包括一架米格-29、一架苏-30MKI、三架“阵风”和一架“苍鹭”无人机。这些战机均坠落在印度境内,巴方通过雷达数据和通话记录确认了击杀。
巴空军强调,这次战斗并非传统意义上的近距离缠斗,而是依托先进探测手段、数据链与远程火力展开的现代空战。综合世界媒体的报道、印度自媒体上传的现场视频及基本军事常识判断,巴方透露的信息基本符合预期。
这场空战是人类首个有借鉴意义的超视距空战案例。无论是美军在越战中的探索,还是联合国军在海湾战争、北约在科索沃战争中的超视距空战案例,都因一方占有绝对装备技术优势而不具备典型意义。印巴5·7空战则不同,双方出动的都是四代、四代半战机,技术性能旗鼓相当,印军装备的纸面性能甚至更强,但结果出乎意料,巴空军使用“全华班”战机取得了显著战绩。
西方驻新德里武官们正焦急等待印度分享歼-10C作战模式时的雷达和电子信号特征,以便有针对性地训练防空系统。这些冲突生成的海量作战数据将塑造未来的较量,甚至决定未来战争胜负。盟友共享数据,军火商据此调整自己生产的武器系统。
中国空军多年来一直在进行“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探索,这包括“红剑”体系对抗、“蓝盾”防空反导、“金头盔”自由空战、“金飞镖”突防突击等四大品牌。经过近20年的淬火,中国空军已经变得非常强大。
印巴5·7空战再次证明,“基于信息系统体系作战”的路走对了,绝不能动摇。现代战争需要转变思想观念、配套军事工业、建设装备体系,这是一个涉及全民、牵动多行业的体系工程。美国已开启大国竞争,我们中国人要面对的敌人和作战环境远比印巴5·7空战复杂残酷,不可不高度重视。
在大国竞争背景下的高端战争中,美军将与对手打一场平等的战争,任何明星装备的存活时间都不会很长。所有武器装备都被完全解耦成信息、情报、火力等具体能力,在这个体系中只有能力区别,不再有“杀手锏”装备包打天下。因此,我们的装备建设必须全面向“真·基于网络智能的体系作战”转型,所有不符合这一要求的装备都要果断停止。媒体和个人不应过分宣传和神化某型单件先进装备,应形成支持建设网络化、体系化装备的正确舆论浪潮。基于网络化、智能化的体系战争正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裹挟下向我们迎面扑来,转型则生、保守则死。(责任编辑:张蕾 TT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