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巴军方宣布击落一架印度战机,并俘虏了飞行员。这一事件结合前几天印方飞机军团的失败,再次刷新了人们对印军战斗力的认知。历史上,巴基斯坦常被视为被印度压制的一方,但这次使用中方提供的飞机取得胜利,引发人们对中印两国空军实力差距的关注。
回顾过去30年,中印两国选择了不同的发展道路。30年前,中国工业基础薄弱,甚至有“8亿件衬衣换一架飞机”的说法。这句话虽然夸张,却反映了当时中国在航空领域的落后。然而,这种状况激发了中国人自主研发的决心。如今,中国已经能够自主生产高性能战斗机,而印度则依赖进口。
中国在苏联解体后购买了大量苏式战机,并通过吸收技术自主研发新型战机。1998年,歼10和歼11首飞成功,标志着中国在战斗机领域取得了突破。随后,中国不断推出新的战斗机型号,如歼15、歼16、歼20等。相比之下,印度虽然也购买了先进战机,但缺乏自主研发能力,核心零部件仍受制于人。
1990年的海湾战争进一步改变了全球对现代战争的认知。美国展示了强大的信息获取能力和精确打击技术,这促使中国更加重视信息化作战体系的建设。中国自主研发的“歼”系列飞机具备更新换代的能力,可以将信息化作战技术融入空军作战体系。而印度由于依赖进口,难以建立配套的信息化作战体系。
在这次印巴冲突中,巴基斯坦使用歼10C及其配备的预警机系统,能够在400公里外侦测到印军动态。同时,巴基斯坦为歼10C配备了霹雳15E导弹,其精准度远高于印度装备的“流星”空空导弹。这些因素使得巴基斯坦在战场上占据优势,最终取得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