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历了数小时的延期之后,印度与巴基斯坦两国的军事行动总指挥官,终于通过热线展开沟通。双方围绕停火的具体执行方式、实际控制线的日常管理措施,以及频繁出现在敏感区域的无人机活动等问题,达成了若干共识。这类沟通机制有助于降低误判风险,也可以暂时缓和持续升温的边境局势。但这些安排终归只是“治标”层面的缓解,并未触及两国之间的核心矛盾。用“暂时冷却”来描述当前局势,更为贴切。
无牌可打的莫迪为何仍然强硬,昭告14亿印度人,印巴早晚还有一战
这次通话的完成,发生在印度对巴展开代号为“朱砂行动”的军事动作之后不久。而印度总理莫迪,也终于在沉默多日后打破沉默,发表了首次公开讲话。从措辞来看,莫迪的意图十分明确:一方面,他将此次停火完全归功于印军“果断有力的打击”,并强调是巴基斯坦在承受压力后才求助国际社会缓解局势;另一方面,他则坚称印度并未就此收兵,而是“暂时中止”军事行动,“将保留回应任何袭击的权利”。
莫迪此番表态,显然不是临时起意,而是对外、对内都要释放一种“我们没让步”的信号。值得一提的是,美国总统特朗普此前曾声称,正是美国“牵线搭桥”促成了印巴之间的停火,并表示愿意继续“调解克什米尔争端”。这种说法虽然早已被外界屡见不鲜,但在印度国内却成了反对派攻击莫迪的新弹药。国大党迅速发难,质疑莫迪是否在美方压力下屈服,并要求政府作出说明。莫迪这番讲话,实则也是对国大党的正面回击,意图撕开“美国调停”这顶帽子,强调印度停火完全出于主动,并非外力逼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