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品牌在印尼,越不过“九条龙” 合作为本探市场!在印尼华人商界,“九条龙”是一个广为流传的说法,用来形容在印度尼西亚经济中极具影响力的九位华人商业巨头。2025年,面对持续内卷的中国市场,更多中国企业开始出海征程。从熟悉的美国到近邻日韩,再到中东和东南亚,看似已被中国企业铺满的出海市场,是否还有机会?
笔者通过对印尼市场长达半个月的深入走访,对这一东南亚最大的市场有了近距离的了解。文章将从本地新老华人、准备投资的中国商家,以及已立足印尼市场的中国企业等不同市场角色的视角进行展开,看看他们如何看待这个市场及其中的机会。
在马来西亚取得成功后,在代理商多次邀约下,Andy终于来到印尼。他用4天时间走访了雅加达、泗水超过30个商场后,明确了进军印尼市场的计划。他认为人均GDP从4000美元到10000美元时,各国的发展路径相似。以雅加达为例,本地收入水平(2500-3000元人民币)和消费需求与2008年的中国相仿,人民对于物质的需求尚未得到真正满足,商业发展依然存在很大空间。
通过研究中国、韩国、越南等国的成功经验可知,产业链会由“代工”向“自主品牌”转变,出口导向与本地配套能力快速提升,城镇化进程提速,人口流动推动消费升级,投资与就业形成良性循环。中产阶级崛起,消费结构转型,人均4000美元以上时,消费多元化和品质化趋势显著,医疗、文娱、教育、汽车、旅游等成为新的内需引擎。
尽管已有数个对手在印尼开出上百家店,但Andy并不担心。他认为相比中国,目前印尼的店铺密度还远远不够,核心点位依然有空档。他在马来西亚市场也曾面临类似情况,并在进军市场3年后获得了不错的回报。拿到更好的位置、更大的店面、更新的产品,以及品类调整,这些如果可以做好,拿下印尼市场不是问题。但他也表示,速度一定要快,需先在单个城市形成规模和影响力,然后渗透印尼其他城市,且只考虑印尼的一线和二线城市,连锁达到200家是他站稳印尼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