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china.com

军事

专家观点

  • 中国禁止美光芯片?中方雷霆出击以其人之道还治其身,外媒炸锅了
  • 中俄好消息不断,一架俄罗斯专机抵达中国,7成俄民众对华有好感
  • 果然乱套了,英国大罢工将瘫痪80%的救护车,上万台手术被搁置
  • 局势正在失控,梅德韦杰夫再次警告:已扩大生产强大的杀 伤性武器

印巴为何停火后又开火 深层矛盾再燃战火

2025-05-11 18:28:53 来源:搜狐网

一夜之间,两个人口合计超过16亿、约占世界人口五分之一的国家再次爆发冲突。实际上,“印巴冲突”并非意外。自1947年印巴分治以来,两国围绕边界、民族与宗教认同、恐怖主义以及大国博弈等问题屡次爆发摩擦,四次正式战争和无数次边境小规模交火构成了长期的“有限敌对”状态。每当媒体用“突然”“爆发”来形容最新一轮军事对峙时,真正的问题其实是:为什么在此刻、以这种方式,再次陷入动武。

恐袭或突发武装冲突常常成为导火索。例如,2019年2月克什米尔普尔瓦马发生自杀式爆炸,导致40余名印度中央后备警察部队成员死亡,巴基斯坦境内的“穆罕默德军”宣称负责。2023年6月9日,印度边防部队在蓬奇地区击落两架携带爆炸物的无人机,宣称其来自巴基斯坦控制的阿扎德克什米尔。48小时内,双方在控制线沿线展开炮击,造成至少7名平民死亡。2025年4月22日,印控克什米尔地区的帕哈尔格姆镇附近发生枪击事件,3名武装人员朝游客开枪射击,导致26人死亡、至少17人受伤。印度将此归咎于巴基斯坦支持的“克什米尔抵抗阵线”,并采取报复措施:暂停《印度河用水条约》、关闭陆路口岸、驱逐外交官等。巴基斯坦反指印度制造“假旗行动”,并关闭领空、暂停贸易。印度断水导致巴控克什米尔农业灌溉减少35%,约1.2亿人面临饥荒风险,巴方将此视为“战争行为”。5月7日,印度对巴本土及巴控克什米尔发射导弹,袭击9个目标,造成8人死亡。这类事件在克什米尔已有成熟模式:第三方武装跨境袭击—舆论大战—印军精准打击或炮击—巴方对等反击—局势扩大。

边境管理机制失灵也加剧了冲突风险。长达740公里的停火线穿越高山密林,60%地段缺乏物理隔离设施。双方哨所为争夺战术制高点频繁前推,形成犬牙交错的“军事接触面”。印度第16军情报部门2022年报告显示,巴方通过山体隧道实施的“夜间渗透”年均达120次,而印军的“外科手术式打击”也突破传统交火规则,将打击纵深延伸至巴控区30公里范围。尽管两国设有DGMO热线与旗语会晤,但高峰期往往因国内政治压力而被搁置,导致误判无法及时纠正。

(责任编辑)
关闭

精选推荐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