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china.com

军事

专家观点

  • 中国禁止美光芯片?中方雷霆出击以其人之道还治其身,外媒炸锅了
  • 中俄好消息不断,一架俄罗斯专机抵达中国,7成俄民众对华有好感
  • 果然乱套了,英国大罢工将瘫痪80%的救护车,上万台手术被搁置
  • 局势正在失控,梅德韦杰夫再次警告:已扩大生产强大的杀 伤性武器

印媒公开境内发现的多枚空空导弹残骸 中国PL-15E技术震撼亮相

2025-05-09 14:21:03 来源:今日头条

印媒公开境内发现的多枚空空导弹残骸 中国PL-15E技术震撼亮相。在近期印巴空中交锋中,印度空军遭受重创。继阵风战机坠毁后,又有一架苏-30MKI在克什米尔实控线附近被击落,残骸坠入印度旁遮普邦的巴哈瓦尔布尔地区。更引人注目的是,印度军方在坠毁点发现了中国制造的PL-15E中远程空空导弹残片,该导弹导引头残骸带有AESA有源相控阵雷达模块,这是中国导弹在实战中首次公开使用这一技术。

印媒公开境内发现的多枚空空导弹残骸

这次事件揭示了三大问题:一是印度空军苏-30MKI的空优能力受到质疑;二是俄罗斯装备在现代高强度空战中的表现再遭质疑;三是中国空空导弹出口型的实战性能远超外界预期,甚至超越一些国家自用版本。

印媒公开境内发现的多枚空空导弹残骸 中国PL-15E技术震撼亮相

苏-30MKI在印度空军中一直被视为“王牌战机”,以其三翼面气动布局与AL-31FP矢量推力发动机组合,具备良好的机动能力。2019年印巴空战中,印度飞行员依靠这种机动性勉强逃过一劫。但这次面对的是PL-15E,情况完全不同。

印媒公开境内发现的多枚空空导弹残骸 中国PL-15E技术震撼亮相

苏-30MKI的雷达系统仍停留在较低水平。其搭载的N011M“雪豹”无源相控阵雷达对3㎡雷达反射面积目标的探测距离仅为140公里,锁定距离更短。这套系统重达600公斤,扫描角度狭窄,对高速机动目标的反应迟缓,早已落后于现代AESA雷达。

印媒公开境内发现的多枚空空导弹残骸 中国PL-15E技术震撼亮相

武器系统方面,R-77导弹最大射程仅80公里,远低于PL-15E的145公里级别,且其格栅翼面导致阻力过大,末段机动性和抗干扰能力较弱。印度空军多次报告称部分R-77导弹在地面测试中就“直接罢工”。更致命的是苏-30MKI的雷达反射面积高达15㎡,而歼-10CE仅为2.5-3㎡左右,这使得苏-30MKI更容易被发现和锁定。

印媒公开境内发现的多枚空空导弹残骸 中国PL-15E技术震撼亮相

此次事件真正令人震撼的地方在于,残骸中发现了PL-15E的AESA导引头碎片。这意味着,中国出口型空空导弹不仅采用了双脉冲发动机以增强末段机动性,还配备了高度集成的AESA雷达导引头,成为目前全球唯一投入实战的AESA头空空导弹。相比之下,AIM-120系列依旧使用老式机械扫描或平板缝隙天线,而美军最新的AIM-260 JATM导弹还处于整合测试阶段。

双向数据链的意义非常重大,它使得导弹在飞行中可以接收母机如歼-10CE的目标修正信息,极大提高抗干扰能力。特别是在低空突防情境下,地面杂波干扰极强,而PL-15E能通过数据链实时传输导引头信号给母机进行处理,绕过传统雷达“看不清”的问题,实现技术上的质的飞跃。

最初公开资料显示,PL-15E为出口型导弹,使用的是PD(平板)导引头,性能略低于自用版。但这次发现的AESA导引头残骸可能意味着,巴基斯坦获取的是一种“加料”版,至少歼-10CE能够挂载更高级别的导弹版本。珠海航展资料显示,PL-15E的导引头直径约180mm,搭载192个AESA单元,工作在X/Ku波段,具备出色的距离分辨率和抗干扰能力。在20公里距离上,对1㎡目标仍能保持良好信噪比,甚至可以通过64次信号相干累积提升检测能力。

此次印巴空战表明,巴基斯坦空军不仅成功击落印度“阵风”、苏-30MKI等主力战机,而且所用的PL-15E导弹具备强大杀伤力和信息处理能力。在实战中被确认拥有AESA雷达和数据链功能,进一步验证了中国在空空导弹领域的技术领先。央视军事罕见介绍了PL-15E的全套性能参数,这种“官方点头”的做法,让人不禁联想是否是对战果的一种变相确认。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在武器外贸上不再是“低端倾销”,而是“定制化输出”。这次巴基斯坦获得的可能就是“定向加强版”,甚至还有临战紧急调配的“实战加强型”。对于那些还停留在“出口型=阉割版”思维中的人来说,这无疑是一记当头棒喝。

无论印度如何否认,无论坠毁原因如何解释,导弹残骸和战机失事地点都已说明一切。苏-30MKI和阵风这两款印度空军最引以为傲的战机,先后倒在巴基斯坦空军和PL-15E的联手下,而中国导弹的高性能雷达和数据链技术也借此机会首次实现实战验证。中国空空导弹的名声将随这枚残骸传遍世界,下一波国产武器的军购热潮可能已经在路上。(责任编辑卢其龙 CM0882)

(责任编辑卢其龙 CM0882)
关闭

精选推荐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