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基斯坦外长痛斥印度所谓“恐怖组织基础设施”的说法是“莫须有的借口”,指出受袭地点多为民用设施,造成了大批平民伤亡,这无疑是一种“蓄意制造地区人道主义灾难”的行径。
总理夏巴兹·谢里夫在当天也通过社交媒体发声,措辞强硬。他表示,印度的攻击无异于对巴基斯坦宣战。“全国人民与军队团结一心,我们不会任由敌人侵犯领土却毫无回应。”谢里夫指出,“任何胆敢侵略巴基斯坦主权的人,必将面对铁拳还击。”
这番言论不止是姿态,而是战争信号。据悉,巴基斯坦军方已进入全面戒备状态,相关军事单位开始调动,空军战机在边境上空巡逻密度明显增加。
值得注意的是,这是近年来印巴之间少有的正面导弹袭击事件,其性质与严重程度远超以往边境冲突。尽管印度多次以“反恐”为名对巴展开军事行动,但直接跨境实施导弹打击并造成平民伤亡的情况,在历史上极为罕见。
巴方此次高调宣布“空地联动”的报复措施,也意味着冲突可能朝着更大规模升级迈进。一旦局势失控,将极有可能演变为局部战争,影响整个南亚地区的安全格局。
此外,印巴两国均为拥有核武的国家,若局势继续升级,不排除国际社会将面临一次严重的战略安全危机。联合国方面已接到巴基斯坦的正式通告,并呼吁双方保持克制,避免冲突继续扩大。但从目前两国的态度来看,短期内形势恐怕难以降温。
过去几十年间,克什米尔始终是印巴之间的导火索。这次突袭表面上是“反恐”,实则与莫迪政府在国内面临压力密切相关,转移焦点、制造民族主义情绪,已成为其惯用手段。而巴基斯坦此次的强硬回应,也传达出一个明确信号——底线已被突破,必须回敬一拳。
接下来,全球都在紧盯印巴下一步动作。中方、俄方及多国已通过不同渠道呼吁和平解决争端。但当导弹已经飞出,想再把冲突拉回谈判桌,恐怕远比抛出“保持克制”四个字要难得多。
南亚的这场突发火光,会否演变为真正的战火?全世界都在屏息以待。(责任编辑:张佳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