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解放军仪仗队红场高唱抗日歌曲 历史的回响与和平誓言!2025年5月3日,莫斯科街头响起《游击队之歌》的旋律。中国人民解放军仪仗司礼大队在俄罗斯纪念卫国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式第二次彩排中高唱这首诞生于中国抗日战争时期的经典歌曲。现场的中国留学生高喊“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并举起1945年8月10日的《新华日报》号外,那张记录了日本无条件投降的历史文献。
歌声与报纸的泛黄纸页相遇,引发了一个问题:为何中国军人要在俄罗斯的阅兵场上以这种方式重现80年前的抗战记忆?《游击队之歌》由贺绿汀于1941年创作,描绘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在敌后游击战中的英勇形象。而俄罗斯卫国战争(1941-1945)同样是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篇章。两场战争虽地理相隔,却在对抗侵略、捍卫主权的脉络上形成呼应。
中国留学生特意选择这张1945年的号外,是为了强调“历史不会被遗忘”。1945年8月10日,日本接受《波茨坦公告》,五天后正式投降。这一胜利不仅是中俄两国的共同记忆,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终点。在俄罗斯阅兵场上,中国军人以歌声和报纸重现这段历史,是对某些国家试图淡化二战历史的无声反击,证明正义与和平的火种仍在传递。
现场:解放军仪仗队红场高唱抗日歌曲 历史的回响与和平誓言
此次中国仪仗队亮相并非偶然。自2020年起,中国军人已多次参与俄罗斯胜利日阅兵。但2025年的这次彩排因《游击队之歌》和《新华日报》号外而更具深意。俄罗斯媒体注意到,中国留学生的口号“正义必胜”与俄罗斯官方宣传的“反法西斯精神”形成共鸣。一位莫斯科市民表示,看到中国军人唱这首歌让他想起两国老兵曾在战场上并肩作战。
这场合作背后也暗含政治信号。中俄近年来在多个领域深化协作,从能源到军事,再到反霸权叙事。此次阅兵中的中国元素既是对历史的致敬,也是对当前国际格局的某种表态。
中国留学生的举动带有强烈的理想主义色彩。他们高举历史号外、高唱抗战歌曲,试图唤起人们对和平的珍视。但在现实中,俄乌战争仍在持续,巴以冲突愈演愈烈,世界似乎并未真正从历史中汲取教训。一位莫斯科大学的中国留学生坦言,他们举起号外不是为了煽动仇恨,而是提醒世界战争的代价太沉重了。然而这种“提醒”是否足够?
此次阅兵彩排中,中国军人与俄罗斯民众的互动揭示了一个重要现象:中俄正通过纪念活动争夺对二战历史的话语权。西方主导的叙事中,二战胜利往往被简化为“西方盟军的功劳”,而中俄则强调“全球反法西斯力量的共同作用”。中国留学生举起的号外正是对这一叙事的补充,证明中国不仅参与了二战,更是胜利的关键一环。
截至2025年5月4日,俄罗斯仍未公布正式阅兵的细节。但可以预见的是,5月9日的红场将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届时,中国军人是否会再次唱响《游击队之歌》?那张《新华日报》号外是否会被永久陈列?或许真正的答案藏在一位莫斯科老人的话中:“战争结束后,我父亲总说‘别让仇恨再回来’。今天,看到中国年轻人举着号外,我觉得他的话还在被铭记。”
当历史的回响在红场上空飘荡,世界是否准备好倾听?(责任编辑:卢其龙 CM08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