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日,美国政府突然宣布恢复对乌克兰的军事援助,打破了外界对俄乌停火的预期。自2024年共和党政府暂停军援后,乌克兰战场一度陷入僵持,此次援助的恢复为基辅当局注入了一剂强心针。援助包括M1A1艾布拉姆斯主战坦克和M142海马斯高机动火箭炮等关键装备,这些武器曾在前期冲突中发挥重要作用。
美国政策的逆转不仅意味着对乌克兰的支持重新加码,也标志着俄乌冲突可能迎来新一轮升级。在美国宣布恢复军援的次日,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通过视频发表强硬言论,暗示可能在5月9日俄罗斯红场阅兵期间发动袭击。这一表态迅速引发国际关注,莫斯科方面随即做出反应。5月1日,俄罗斯对乌克兰多个地区展开空袭,动用了弹道导弹和自杀式无人机,目标包括军事设施和能源基础设施。俄乌冲突并未因国际斡旋而降温,反而在外部干预下再度升温。
俄乌冲突的根源可以追溯至北约东扩的长期战略。自苏联解体后,北约逐步吸纳东欧国家,乌克兰成为俄罗斯与西方地缘博弈的关键战场。2022年2月24日,俄罗斯以“特别军事行动”为名全面进攻乌克兰,试图阻止其进一步倒向西方。冲突初期,乌克兰凭借西方援助顽强抵抗,甚至在某些地区发起反攻。随着战事持续,乌克兰的军事资源逐渐耗尽,而俄罗斯则依靠其庞大的军工体系逐步占据优势。2024年,美国共和党政府暂停对乌军援,导致乌军在前线陷入被动。如今,美国政策的突然转变,无疑将再次改变战场态势。
值得注意的是,乌克兰东部多个地区——包括卢甘斯克、顿涅茨克、赫尔松和扎波罗热——已通过公投加入俄罗斯联邦。这一现状使得任何和平谈判都变得极为复杂。乌克兰政府坚持要求恢复领土完整,而俄罗斯则将这些地区视为不可谈判的“新领土”。
5月9日的红场阅兵向来是俄罗斯展示军事实力的重要场合。今年这场阅兵的特殊性在于,它可能成为乌克兰军事打击的目标。乌克兰已多次对俄罗斯本土发动无人机袭击,甚至曾深入莫斯科周边地区。俄罗斯显然已做好应对准备,除加强莫斯科防空部署外,俄军近期加大了对乌克兰后方指挥系统和能源设施的打击力度。5月1日的空袭就是明确信号:任何对俄本土的袭击都将招致更猛烈的报复。这种“以攻代守”的策略既是对乌克兰的威慑,也是对西方干预的警告。
美国恢复军援的决定实际上反映了其乌克兰政策的矛盾性。一方面希望促成停火,另一方面又持续提供进攻性武器。这种两面性加剧了局势的不确定性。值得关注的是,此次援助清单中首次出现了射程300公里的陆军战术导弹系统(ATACMS),这将使乌军具备打击克里米亚俄军纵深目标的能力。
(责任编辑:卢其龙 CM08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