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关税政策之下,特朗普迅速推出“制造业复兴2.0计划”,主张为半导体、医药、关键材料等战略行业提供税收减免与本土补贴。多个州已启动“重建本土产能”的试点计划。尽管成本与效率掣肘明显,特朗普仍强调“产业安全优先于市场效率”,其背后是对供应链“安全—主权—国家安全”三位一体的战略思维。不过高关税带来的危机警报已经红灯频闪。世界贸易组织在4月16日发布的最新《全球贸易展望和统计》报告中指出:“由于关税急升与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全球贸易前景急剧恶化。”该组织预测,若根据现行美国关税维持在10%进行推估,2025年全球商品贸易量将下降0.2%,然后在2026年实现2.5%的“温和”复苏。
华尔街的多头也正在放弃对今年股市大幅上涨的预期,认为关税将对美国企业造成最沉重打击。德意志银行策略师团队将年底标普500指数目标下调12%。美国多家大型企业因贸易关税政策不确定性而面临业绩展望困境,并对经济前景表达担忧,进而影响消费者信心和企业投资决策。美国由12个州组成的联盟正对特朗普政府提起诉讼,认为总统无权在未获国会批准的情况下加征关税。诉状指出,特朗普所推动的关税政策“更多是出于其个人的一时兴起,而非依法合理行使权力”。
财政与货币政策方面,特朗普再度展现其“非正统经济路线”的招牌风格:大规模财政扩张与对美联储的公开施压,再次构成市场关注的政策双核。在特朗普第二任期中,减税、基建与制造业补贴计划正在迅速铺开。不过这一组合拳引发市场担忧。美元走强、财政赤字扩大、长期利率走高等问题隐现,外资流入趋于谨慎。减税不仅是特朗普政府众多政策中的一环,更是他执政思路的核心支柱。从竞选到上任,特朗普始终将减税视为振兴经济、刺激就业的重要抓手,同时也是争取企业支持、稳固选民基础、推动制造业回流的关键手段。近期,特朗普多次在公开场合表态减税政策将逐步出台。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4月22日表示,特朗普2017年减税政策的延长方案可能最早在7月4日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