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能取代中国成美国稀土供应商吗 雄心与现实的差距!中国宣布限制7种中重稀土供应后,印度迅速表态称可以替代中国。印度官员制定了雄心勃勃的8年计划,声称要将采矿能力提升3倍,成为西方国家的“稀土兵工厂”。
拥有全球第五大稀土储量的印度是否真能取代稀土储量第一的中国?美国是否会接受这个选择?印度面临哪些发展瓶颈?
在中国限供稀土的消息传出后,印度高层建议大力发展稀土产业,积极参与美国主导的“稀土伙伴关系”,争取替代中国成为全球主要稀土供应国。印度目前拥有约690万吨稀土储量,位居全球第五,虽然与中国的4400万吨相比差距明显,但印度认为这足以支撑其成为全球稀土供应的重要一极。
印度政府已经制定了一个为期8年的稀土产业发展计划,目标是将采矿能力提升3倍。然而,稀土产业远不止有矿就能挖那么简单。尽管印度稀土储量全球第五,2022年的实际产量仅为2900吨,占全球产量的0.9%。而同期中国的产量高达21万吨,占全球产量的70%。印度的稀土矿石品位普遍偏低,且多与放射性矿物伴生,开采过程复杂昂贵,环境风险高。此外,印度的稀土矿主要是轻稀土,真正具有战略价值的重稀土相对匮乏。
印度的稀土资源主要集中在南部的喀拉拉邦、泰米尔纳德邦等地,这些地区由反对党控制,政治影响力较弱。过去几次尝试扩大稀土开采都遭遇了地方政府的各种行政阻力,从土地征用到环评审批,从示威游行到法律诉讼,处处都是障碍。
即使印度能够克服前面的障碍,成功开采出稀土原矿,还面临着精炼技术的缺失。稀土产业的特点在于挖出来的矿石只是第一步,真正的价值在于后续的分离提纯过程。中国在稀土分离提纯领域拥有超过2000项专利,占全球总数的80%以上。相比之下,印度的稀土产业链严重断裂,其“国家稀土公司”长期处于半休眠状态,缺乏先进设备和技术人才。2022年印度开采的2900吨稀土矿石大部分不得不送往日本进行加工。
产业发展的核心是人才。印度每年培养的材料科学与冶金工程专业毕业生不足5000人,且大多选择进入IT、金融等高薪行业或直接出国。留在稀土矿业的专业人才屈指可数。中国每年培养的相关专业毕业生超过2万人,并有多所大学专门设立了稀土研究院。
面对印度的热情,美国的态度颇为微妙。美国确实需要摆脱对中国稀土的依赖,但并不真的相信印度能在短期内取代中国。美国的战略是多管齐下:恢复国内稀土生产,寻找替代材料,建立多元化的国际供应链。2022年,美国重启了加利福尼亚州的芒廷帕斯矿,同时投入数亿美元研发稀土替代材料。国际合作方面,美国更倾向于与澳大利亚、加拿大等老牌盟友深化合作。
印度确实拥有一定的稀土资源,但从资源到产业之间隔着难以逾越的鸿沟。短期内,印度不太可能成为全球稀土供应的重要一极,更不用说取代中国。如果印度能够务实地制定长期发展规划,解决技术、人才和治理问题,未来10-20年内成为区域性稀土供应中心是完全可能的。
这场稀土争夺战背后反映的是全球供应链重构的大趋势。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真正的胜利者将是那些能够平衡资源、技术、环境和人才的国家。
(责任编辑:卢其龙 CM08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