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特朗普在一次公开讲话中罕见承认——对华关税“确实过高”,未来将可能出现“明显下调”。此番言论一出,立即引发国际舆论强烈关注。作为曾经极力推动中美贸易战、将关税视作外交利器的代表人物,特朗普突然转调,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不得不低头的现实?至少可以看出三重深层原因。
狂人也有“低头时”:特朗普突然松口的三大原因
首先,压力来自于美国国内。近段时间,美国通胀居高不下,物价飞涨,让普通民众苦不堪言。而对华高关税直接推高了大批日用消费品的成本,老百姓不买账了。从“50501街头抗议”到各类民间诉讼,反对声音此起彼伏,特朗普自己正面临司法缠身,稍有风吹草动就可能激化社会矛盾。他若继续坚持贸易战这条路,无异于自毁前程。
其次,是特朗普本人对形势的清醒认知。尽管一贯以“强硬”“霸道”自居,但现实的打击正在让他渐渐意识到:不计后果的经济胁迫,带来的不是胜利,而是孤立。从盟友冷眼旁观到中方坚决反制,“掏空”政策显然行不通。而他本人也清楚,在美国这个枪支合法、火气重的社会,一旦政局失控、民意沸腾,他这个总统的安全都难以保障。
第三,特朗普仍幻想中美关系有转圜的余地,认为中国“心地善良”,会在美方放低姿态之后“礼尚往来”。但这显然是对中国战略思维的低估。如今,中国正加速调整外贸结构,强化自主产业链建设,对美市场依赖度持续降低。即使美方关税下调,中国也不会轻易“倒回去”。某种程度上说,特朗普的妥协不过是对中国改革成效的无奈承认。
特朗普与拜登:两只“野兽”演的不是双簧,而是荒诞剧
要说特朗普的“作风”,用常理分析显得苍白无力。有人形象比喻,特朗普就像一头什么都敢碰的野兽,不管是腐肉还是危险品,统统不放过——哪怕是掏别人屁股,都能从中“咬”出点什么来。他一贯靠嘴炮治政,大搞对抗,靠咆哮和挑衅捞取利益,既不在乎规则,也不考虑后果。
与之相比,拜登显得老成而阴沉。他像是一只垂垂老矣的老狼,体力不济,但仍试图在战场上保持存在感。他的方式更像是幕后操盘:别人拼命厮杀,他则在暗中递刀子、撒火药。从阿富汗到乌克兰,再到台海问题,拜登政府的“布局”看似低调,却充满算计与风险。
但不管是特朗普的鲁莽,还是拜登的阴狠,都逃不出“丛林法则”的底层逻辑。他们骨子里仍是靠霸权维系秩序的掠食者,只不过手段不同而已。
马斯克的“数字治理”夹在中间:理想落空,财富缩水
值得一提的是,原本被视为美国科技精英代表的马斯克,曾一度被寄予厚望,希望用“数字理性”去纠正特朗普的粗暴决策。然而,马斯克推崇的“去中心化”“信息自由流动”,显然与特朗普的“封杀打压”式操作格格不入。结果就是,马斯克不但没能影响白宫,反而自己被边缘化,甚至因为多方施压导致资产大幅缩水。
这也从侧面说明,理性在美国当下的政治格局中并不吃香,反而是喧嚣、煽动和极化更容易赢得选票。马斯克被冷落,某种程度上也是因为他“不够野”。
“东方巨龙”不好惹:中方冷静应对,硬实力说话
面对美方突如其来的“软话”,中国并未显得欣喜或急于回应。因为我们早就认识到,与其在口头上打太极,不如在实战中布好局。
过去几年,中国在外贸领域做了大量深耕细作,不再将美国视作唯一大买家,而是积极拓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拉紧与东盟及非洲国家的合作链条。同时,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加快科技自主替代,让中国在全球产业格局中的主动权日益增强。
特朗普的“低头”只是现象,实质是中美实力消长变化的必然结果。他嘴巴再硬,也挡不住中国崛起的大势。至于他想靠“温情牌”重新换来合作,只能说:晚了,局势已经不是他一人能翻转的了。
这一次,是谁真的该怕了?
特朗普那句“关税太高”也许看似轻描淡写,但背后的意味已经昭然若揭:他终于意识到,这条路是死路,是南墙。他一贯以“野兽式”蛮力闯世界,但这次碰上的,是腾云驾雾、脚踏九州的东方巨龙。
拜登不敢拔刀,特朗普也掏不到好处。西方的老剧本正在失效,而世界正在迎来新的秩序。在这场较量中,不是谁咆哮得最响就能赢,而是谁能扛得住时间的考验。现在,轮到美国“怕”了。(责任编辑:张佳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