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媒涉“氢弹”报道是标题党 此“氢弹”非彼“氢弹”!中国科研人员在野外成功引爆了一枚“氢基爆炸装置”,这一消息引起了广泛关注。根据国内发布的一项研究显示,研究人员在不使用任何核材料的情况下,成功引爆了这枚重2公斤的装置,形成了一个温度超过1000摄氏度、持续时间超过2秒的火球。这个“氢弹”形成的爆炸威力是同等质量TNT爆炸威力的15倍,尽管没有真正的氢弹那么强大,但仍然是一个重要发现。
报道中的“氢弹”并非传统意义上的氢弹,而是指用氢气作为源头的爆炸物。大多数语境中的氢弹是指利用氢的同位素氘、氚等链式反应的热核聚变产生巨大能量的武器,二者有显著区别。引发氘、氚的链式反应需要瞬间达到1亿摄氏度的高温,而此次试验中形成的温度仅为1000摄氏度,差距较大,但试验结果依然理想。
这种材料的威力比TNT大得多,具有重要意义,可能为新型武器的研发提供思路。试验使用的关键设备是“镁基固态储氢材料”,其中含有氢化镁。这种材料中含有的氢元素比加压罐中储存的氢气多得多,当其包裹在爆炸物外围时,爆炸物爆炸激活氢化镁会快速热分解,释放储氢气并引发大火,从而扩大爆炸范围和持续时间,增强爆炸威力。
据称,这项试验由中国船舶第705研究所设计并实施,该研究所是中国海军主要的水下武器系统研发方。这种设备有可能成为中国海军未来鱼雷的推进剂,替换传统化学能燃料后,可以明显提升鱼雷的航速和射程。此外,氢化镁原本用于无管道运输氢气,其高能量密度意味着如果能够精准控制,还可以替代传统TNT,填充进入炮弹或炸弹的战斗部,获得更大的威力。
氢化镁是一种常见且价格低廉的化合物,在工业和农业领域广泛应用,制备过程并不复杂。既然国内科研人员已经为含有氢化镁的新物质开发出了新的应用方向,并走在世界前列,未来围绕这种材料的研发不仅有望提升中国海军鱼雷等水下装备的性能,还可能为中国其他地面武器的动力组成带来新的发展方向。
(责任编辑:卢其龙 CM08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