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17日深夜至18日凌晨,也门西部海岸线爆发战火。美军战机对荷台达省拉斯伊萨港实施多轮空袭,巨大的爆炸声打破了深夜的宁静,港口设施燃起的冲天火光映红了波斯湾水域。据胡塞武装卫生部门最新统计,这场持续数小时的军事行动已造成38名平民遇难,102人受伤,伤亡数字仍在持续攀升。
拉斯伊萨港作为也门北部重要物资通道,承担着90%的燃料进口和60%的食品运输任务。港口运营方提供的卫星图像显示,遭袭的燃料存储区已完全损毁,连接输油管道的装卸码头出现直径15米的弹坑。联合国驻也门协调员办公室证实,此次袭击导致港口运力骤降70%,直接影响250万也门民众的基本生存物资供给。
美国中央司令部在空袭次日发布的声明中,将此次行动定性为“精准打击胡塞武装燃料供应链”。声明强调被袭目标为“军事设施”,但拒绝提供打击效果评估报告。五角大楼新闻发言人帕特里克·莱德在例行记者会上,面对媒体追问平民伤亡情况时,仅以“正在评估相关报告”作为回应。
国际红十字委员会中东事务主任法布里齐奥·卡博尼指出,拉斯伊萨港内既有军事设施,也有民用基础设施,这种混合性质要求军事行动必须严格遵守国际人道法中的区分原则。该组织披露的现场照片显示,距离被毁燃料平台仅300米处,就有明显标注红十字标志的医疗物资仓库。
也门卫生部公布的灾后评估报告显示,空袭引发的连环爆炸导致周边5公里范围内27处民宅受损,3所学校和1家妇幼医院遭受结构性破坏。荷台达省卫生局长穆罕默德·卡西姆表示,本已脆弱的医疗系统正面临崩溃,现有医疗物资仅能维持72小时紧急救治。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驻也门代表菲利普·杜阿梅勒发出紧急呼吁,港口瘫痪导致30万吨小麦无法卸货,80万儿童将面临断粮风险。监测数据显示,荷台达省儿童急性营养不良率在空袭后48小时内已上升3个百分点。
阿拉伯国家联盟秘书长艾哈迈德·阿布·盖特紧急召集特别会议,22个成员国代表一致通过决议,要求立即停火并建立人道主义走廊。俄罗斯常驻联合国代表瓦西里·涅边贾在安理会紧急会议上强调,任何国家都不能以自卫权为借口,肆意践踏别国主权。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在18日答记者问时明确表态,中方始终主张通过政治对话解决也门问题,反对任何加剧地区紧张局势的行为。我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张军大使在安理会发言中重申,必须坚持《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军事手段永远不是解决争端的正确选择。
自2015年也门危机爆发以来,这个拥有3000年文明的国度已承受近10年战乱。统计数据显示,持续冲突已造成37.7万人死亡,其中70%为妇女儿童。当前也门80%人口依赖国际援助生存,220万人面临严重饥荒威胁。
中国提出的全球安全倡议在也门问题上展现出独特价值。中国政府设立的人道主义援助通道持续向也门输送医疗物资和粮食,2023年累计提供紧急食品援助5.2万吨,建成3所流动医院,救治伤员超4万人次。这些实际行动彰显了负责任大国的担当。
站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国际社会有责任推动各方立即停火止战。正如也门诗人阿卜杜勒·阿齐兹·马卡利赫在《和平之鸽》中写道,当战争的阴云遮蔽太阳,我们更需要携手播撒希望的种子。每个生命的消逝都是人类的损失,每声和平的呼唤都值得世界倾听。(责任编辑:张蕾 TT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