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政府近期宣布加征关税后,美国海上贸易正遭受冲击。数据显示,第一季度运往美国的集装箱预订量激增,但目前已出现下降迹象。美国进口集装箱预订冻结现象普遍,航运商在2025年剩余时间内将面临高度不确定的贸易形势。
过去几周,全球企业争相在美国所谓的“解放日”关税生效前突击出货,以规避成本飙升。尽管白宫宣布对其贸易伙伴暂缓90天加税,但这波市场震荡仍彻底搅乱了国际贸易秩序。数据显示,前往美国的集装箱预订量相比前一周大幅下降67%,从美国出发的集装箱预订量下降40%。班轮公司持续削减赴美航线运力。
丹麦集装箱航运咨询公司Vespucci Maritime首席执行官延森表示,未来几周航运公司很可能将大幅削减航线班次。海洋网联船务公司日前宣布,三家船运公司组成的集装箱联盟“Premier Alliance”已暂停推出从亚洲到美国西海岸的航线;同时,原定于今年5月开始的跨太平洋航线PN4服务将继续暂停,重启时间未定。
英国德鲁里航运咨询公司供应链顾问主管菲利普·达马斯表示,美国进口商在关税征收前已经提前装载了大量货物,现在他们将放缓甚至暂停发货,同时商讨应对措施以及由谁来承担额外成本。多家亚洲出口商取消了集装箱预订,因为美国货物接收者担心必须为货物支付更高的价格。分析人士称,托运人正在等待尘埃落定和“对等关税”谈判的结果。
美国总统特朗普第一任期内宣布对多数国家的钢铁和铝材加征关税时,英国先进材料制造商Goodfellow发往美国客户的集装箱船正横渡大西洋,货物成本瞬间增加10万英镑。过去几周,全球企业都在上演类似场景。瑞士巧克力商瑞士莲将额外库存从美国工厂调往加拿大,以规避加方报复性关税。
从汽车零部件到巧克力,制造商们纷纷加速转运或改道,导致短期海运合约与空运价格暴涨。4月1日中国—美东航线每40英尺当量集装箱现货运费均价跳涨9%,美西航线则暴涨16%。短期来看,现货运价将持续波动,港口正为拥堵做准备。长期而言,分析师预测中美两大经济体贸易需求将萎缩。捷豹路虎、奥迪等车企已暂停向美交付新车,德国不来梅哈芬港堆积如山的车辆印证了连锁反应。
随着报复性关税逐渐生效,其对美国出口的影响可能大于进口,航运市场或面临进一步的压力。一些美国港口已经发出进口量下跌的预警。加州长滩港首席执行官马里奥·科尔德罗警告称,如果当前的贸易不确定性加剧,2025年下半年长滩港的货运量可能会暴跌20%。洛杉矶港预计吞吐量将从5月份开始下降10%。
印度航运新闻网称,特朗普推出的新关税将对整个航运业产生各种连锁反应。美国财富管理和投资银行公司Stifel分析师布鲁斯·陈称,由于几乎所有跨太平洋贸易都通过海洋运输,海运集装箱运输将受到最大的直接影响。他强调关税拖累了货运需求,实际上导致托运人的成本增加,而这些成本通常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转嫁给最终消费者。
《卫报》称,许多企业暂缓签约,转而依赖现货市场,避免被未来可能亏损的航线合约锁死。企业正试图理解如何管控其供应链的风险,中期策略必然是减少对美国市场依赖,开拓其他市场——贸易转移将大规模发生。衡量关税对船运业的最终影响为时尚早,但数据表明关税对海运集装箱订舱量产生了显著影响,带来的连锁反应可能会波及整个全球供应链。航运公司可能需要调整运力和航线策略,而港口和物流供应商的业务也可能减少。进口商正在努力应对成本上升和潜在的供应中断,对美国消费者价格和产品供应的影响仍有待观察。(责任编辑:于浩淙 zx0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