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事实却并不如特朗普所说。早在1978年,日本就已对进口汽车实施“零关税”政策。外界普遍认为,美国车在日本销量惨淡并非因政策限制,而是与日本市场本身的消费习惯和实际需求高度相关。由于日本城市街道狭窄,小型车在当地尤为受欢迎,而美企更擅长生产皮卡、大型SUV等车型,与日本市场需求不匹配才是主因。
更令人困惑的是,关于“关税是否可谈”,特朗普政府内部迟迟无法达成共识。特朗普本人在6日曾表示,愿意就关税问题与相关贸易伙伴展开双边协商,释放出一定程度的缓和信号。但他的首席贸易顾问彼得·纳瓦罗却在接受采访时坚持认为,“关税不容谈判”,并强调关税是确保美国国家利益的关键手段。
白宫经济顾问委员会成员斯蒂芬·米兰在7日公开承认,特朗普政府在这一问题上“内部确实存在分歧”。同一天,在美国国会参议院财政委员会的一场听证会上,民主党议员马克·沃纳对特朗普政府加征关税的对象范围表达强烈质疑,质问美国贸易代表格里尔为何连盟友国家也未能豁免。
目前来看,面对外部压力与内部分裂的双重夹击,特朗普政府在关税问题上的路线仍不明晰。盟国迫切希望通过对话争取关税豁免,但美方一边表达“愿意谈”,一边又反复强调“原则不动摇”,这种前后不一的表态让谈判陷入了持续僵局。
归根结底,关税问题不仅关乎贸易平衡,更牵动着美方与其盟国之间的信任基础。如果美方持续以混乱不明的姿态应对来自合作伙伴的沟通努力,最终失去的不仅仅是谈判桌上的优势,更可能是长期累积的国际信誉。对于韩国、日本等国而言,他们面对的或许不仅是关税本身的难题,更是如何与一个“说话前后矛盾”的美国政府打交道。(责任编辑:张佳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