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china.com

军事

专家观点

  • 中国禁止美光芯片?中方雷霆出击以其人之道还治其身,外媒炸锅了
  • 中俄好消息不断,一架俄罗斯专机抵达中国,7成俄民众对华有好感
  • 果然乱套了,英国大罢工将瘫痪80%的救护车,上万台手术被搁置
  • 局势正在失控,梅德韦杰夫再次警告:已扩大生产强大的杀 伤性武器

关税大棒下,最受伤的车企出现了 供应链危机凸显

2025-04-10 08:07:58 来源:凤凰网

昔日风雨昔日云,彼时云淡彼时殇。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刚一出台,便先伤及自身。

近日,全球第四大车企斯泰兰蒂斯突然宣布裁撤900名美国工人,并关闭加拿大和墨西哥两家工厂,北美生产线陷入瘫痪。几乎同一时间,捷豹路虎暂停对美出口一个月,奥迪则扣押3.7万辆新车拒绝交付美国经销商。这场风暴的核心在美国本土消费者和工人的饭碗上。墨西哥工厂停工导致美国工人失业,欧洲豪车断供使经销商无货可卖。斯泰兰蒂斯、捷豹路虎、奥迪等企业不会默默承担25%的成本,而是将其转嫁到价格上。即使福特、通用等美国品牌在本土生产,仍有40%零部件依赖进口,最终只能由美国消费者为其买单。

斯泰兰蒂斯的困境源于北美供应链的高度依赖。4月3日生效的25%关税政策触发了全球汽车产业链的连锁反应。斯泰兰蒂斯虽为欧洲血统,但其生产布局高度依赖北美供应链。加拿大温莎的克莱斯勒工厂和墨西哥托卢卡的吉普工厂承担着向美国市场输送整车的重要职能。北美汽车产业链被比作“连体婴儿”,由美国提供技术与资本,加拿大供应铝材与发动机,墨西哥组装廉价零部件。一个车门可能在美墨边境往返多次才能完成喷漆、焊接、总装,最终贴上“美国制造”的标签。这种产业模式使得供应链直接暴露于关税火力网之下。财务数据显示,斯泰兰蒂斯2025年预计需缴纳70亿美元关税,相当于全年净利润的75%。重新布局至少需要3-5年,远水难解近渴。因此,斯泰兰蒂斯被迫裁撤北美五家工厂的900名员工,并暂停墨西哥、加拿大两家核心装配厂的生产。

当关税政策实施后,看似针对“外国车”的策略实际上砸中了“你中有我”的供应链命脉。墨西哥工厂停产导致美国经销商库存仅能维持两个月,消费者面临“无车可买、有车必贵”的困境。加拿大工厂的停工则引发美国零部件供应商的连锁裁员。2024年美国销售的新车中,一半是进口的,其中墨西哥和加拿大占了进口汽车的大头。关税政策一出,这些盟友首当其冲。美国工业基础设施老化、劳动力成本高企,这些问题不是短期内能解决的。车企们清楚,重新布局生产需要数十亿的投资和数年的建设周期,再加上政策的不确定性,谁敢轻易冒险?美国消费者将面临进口车价暴涨19%-22%,本土车企也会因零件涨价而跟着涨5%,最终让消费者的购车成本飙升数千美元,新车、二手车价格、汽车保险和维修费用也将全面上涨。

全球其他国家也迅速亮出了反制措施。加拿大设立20亿加元的“战略应对基金”,墨西哥强调保护本国人民和就业,欧盟扬言有强有力的反制计划。一旦全面升级,全球贸易体系将遭受重创,汽车产业链断裂风险将呈几何级数上升。依赖美国市场的车企和零部件供应商将面临订单锐减、工厂停工的困境;美国本土汽车企业也将失去稳定的供应链,陷入成本飙升、生产停滞的泥潭。

短短几日,美国三大股指全线收跌,标普500指数较今年2月的高位下跌近19%。苹果公司股价四天内暴跌23%,市值蒸发超5万亿人民币。为规避5日起生效的10%关税,苹果紧急调派飞机从印度和中国抢运iPhone到美国。但这只是权宜之计,一旦库存耗尽,苹果将面临艰难抉择:要么自行消化成本,降低利润率;要么将成本转嫁给消费者,让iPhone价格飙升。类似的情况也出现在耐克身上,耐克股价跌至2018年以来最低点,单日暴跌14.44%。耐克超过35%的产能集中在越南,关税实施后,品牌方利润率被压缩至个位数,涨价成了无奈之举。美国本土服装和鞋类制造比例极低,97%的鞋类依赖进口,耐克全球一半的鞋类产自越南,关税一来,成本转嫁到产品价格上,消费者就得为涨价买单。

历史总是带着相似的教训。1930年《斯姆特-霍利关税法》导致美国进口暴跌50%,间接加剧了大萧条。如今,苹果市值两天内缩水2700亿美元,捷豹路虎暂停对美出口威胁英国2.5万个岗位,加拿大对美产汽车加征25%报复性关税让底特律零件厂裁员。这些连锁反应让“关税武器”变成了伤己的暗箭。美国消费者不仅要为汽车涨价买单,还要为手机、运动用品等产品涨价买单。用锤子砸向别人的玻璃,却忘了自己家的窗户也是透明的。

(责任编辑于浩淙 zx0176)

(责任编辑于浩淙 zx0176)
关闭

精选推荐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