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特朗普关税战服软有用吗?面对特朗普向全球多数经济体加征对等关税,各国反应不一。中国选择对美国进口的所有商品加征相同幅度的关税。这种强硬立场在国内引发了一些不同的声音,有人认为通过服软和谈判可能更有利于经济稳定。
越南是第一个向美国示弱的国家。越南领导人主动致电特朗普,表示愿意将对美关税降至零,并请求推迟45天执行新关税政策以便进行谈判。与此同时,英国、新西兰等国接受了美国的关税要求,而日本和韩国则希望通过谈判解决争端。这些举动引发了一种观点,即通过妥协可以换取经济利益和国家安全。
然而,这种论调忽略了当前中美关系的本质差异。几十年前,中美之间存在较大的实力差距,市场和产业分工互补性强。那时的美国建制派政治精英倾向于通过妥协和利益交换来维护其霸权地位。但特朗普作为一个商人总统,采取的是极限施压策略。他不会因为对方服软而降低要求,反而会进一步提高条件。
越南的例子很好地证明了这一点。尽管越南主动示好,美国仍对越南的镀锌钢产品加征了高达40%至88.12%的反倾销税,并要求越南改变多项产业补贴和货币政策。这表明服软并未换来特朗普政府的宽容,反而招致更多压力。
与此同时,特朗普政府对俄罗斯和白俄罗斯未加征关税,引发了外界诸多猜测。白宫解释称,这是为了保持与俄白两国就俄乌冲突的谈判氛围。然而,乌克兰作为冲突中的弱势一方,却仍在被加征关税名单中。这种明显区别对待的做法凸显了特朗普政府的双重标准。
在中美贸易战中,中国采取了强硬的反击措施,对美国所有产品加征同等幅度的关税。特朗普随后表示愿意通过降低关税换取中国对TikTok交易的放行。虽然中国并未将TikTok作为筹码,但这一事件显示了强硬态度的重要性。
从越南和俄罗斯的例子可以看出,面对特朗普政府,服软并不一定能获得更好的待遇,而坚定立场有时更能赢得尊重。未来,中国或许可以通过类似俄罗斯的坚决行动,迫使美国不敢轻易加征关税。(责任编辑:卢其龙 CM08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