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莱德董事长回应长和港口交易:完全出于商业利益驱动!96岁的李嘉诚启动了一笔228亿美元的港口交易,这笔交易涉及23个国家的43个港口,覆盖全球10.4%的集装箱吞吐量。然而,这一原本应载入商业教科书的资本运作,却意外地成为了中美国际博弈的导火索。
巴拿马运河两大核心港口是这场风暴的核心。这两个港口控制着全球6%的海运流量,中国21%的货轮航线需经此通过。特朗普政府自2024年起多次施压巴拿马退出“一带一路”协议,而李嘉诚将运营权转交给贝莱德财团,该财团的股东包括美国前国防部长顾问及共和党金主,这无异于将战略通道拱手让与潜在对手。更危险的是,交易附带的“数据共享条款”要求贝莱德获取港口20年的货轮通行数据,包括船籍、货物类型、航线轨迹等敏感信息。这些数据若被美方用于构建“航运数字围栏”,中国企业的全球物流网络将面临系统性风险。
面对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国采取了多重反制措施。市场监管总局以“影响中国市场竞争”为由介入审查,直指长和与贝莱德在中国市场的交叉业务布局。港澳办两次转载《大公报》评论,将交易定性为“漠视民族大义”,并暗示可能启动香港国安法审查机制。此外,中资银行暂停对长和旗下欧洲项目的信贷支持,掐住其现金流命脉。这种立体化打击让交易陷入僵局,原定4月2日的签约被迫推迟,长和股价单日暴跌6.7%,市值蒸发超百亿港元。
贝莱德CEO拉里·芬克将交易包装为“纯粹商业行为”,但其政治底色难以掩盖。财团关键成员包括特朗普竞选团队核心筹款人,其控股的地中海航运公司近年密集收购汉堡港等战略资产,与美军海外基地分布高度重合。交易宣布次日,美国商务部即宣布对中国船舶加征“运河通行费”,与港口控制权形成“海陆联动”的绞杀链。这种“资本开路,政治收割”的模式,与2013年乌克兰危机中西方资本围猎俄企的手法如出一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