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首席经济顾问:已有50多国要与美谈判关税问题 全球贸易博弈升级。中美贸易博弈的硝烟再次升腾。4月7日深夜,特朗普通过社交媒体发出“最后通牒”,要求中国在24小时内撤销34%的对等反制关税,否则将于4月9日起对中国商品加征50%额外关税,并终止所有双边谈判。这场以关税为武器的博弈,正将全球经济拖入更深的不确定性漩涡。
这场博弈的导火索可追溯至4月2日美国启动的“全球对等关税”政策。特朗普政府以“贸易逆差威胁国家安全”为由,对包括中国在内的60多个经济体实施10%-50%不等的关税,其中对华税率叠加后已达54%。这种单边主义行为,本质上是试图用上世纪的经济工具解决21世纪的产业竞争问题。尽管中美贸易额较峰值下降近三成,但中国对美贸易顺差仍稳定在3000亿美元区间。这种结构性矛盾源于两国产业分工差异——中国制造业占GDP比重达27%,而美国已降至11%。美方既想维持高端技术垄断,又试图扭转中低端产业外流,这种战略矛盾注定其关税政策难以奏效。
耶鲁大学研究显示,若50%关税落地,中国输美商品价格将飙升42%,美国家庭年支出增加780亿美元。这种“七伤拳”效应已初现端倪:西海岸港口集装箱周转效率下降15%,中部农业州滞销大豆堆积成山,而中国对东盟出口连续18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关税大棒砸下的尘埃,最终由两国消费者共同吞咽。美国商会调查显示68%企业主反对继续加税。精明的商界领袖清楚,将中国供应链逼向东南亚,等同于将定价权拱手让人。正如1930年《斯姆特-霍利关税法》的教训——当关税超过60%,全球贸易将腰斩,没有国家能独善其身。
面对美方施压,中方的应对彰显大国定力。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生效两年,区域内贸易占比提升至35%;“一带一路”沿线贸易额突破2万亿美元,占外贸总值比重提升至33%。这种“你打关税战,我拓朋友圈”的策略,正在重构全球贸易版图。在关键领域,中国手握“战略王牌”。稀土出口管制措施的出台,直接冲击美国军工产业链——F-35战斗机所需稀土永磁体的库存周期,已从半年压缩至45天。这不是简单的反制,而是产业链主导权的现实映射:当全球80%稀土加工产能集中在中国时,任何技术封锁都需掂量反噬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