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忆东最新观点:美股已进入熊市,中国市场可积极防御,中期关注三类机会 立足内因看长远!兴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张忆东是一位拥有超过20年证券研究经验的知名策略分析师,尤其擅长宏观经济、大类资产配置及全球市场策略的研究。他在4月7日下午的一次路演中,针对最新的宏观经济和市场策略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他认为短期内海外市场流动性冲击正在形成,美股已经进入熊市。但美股走熊并不意味着全球股市都会走熊。中国资本市场在经历了短期风险考验后,可能迎来中期机会。从中期来看,中国资产的战略配置机遇可能正在形成。
张忆东指出,这次全球股市面对的风险是系统性的,类似于夏季雷暴天气,猛烈但短暂。美国经济可能会出现衰退,通胀风险在下半年可能上升。美联储救市的能力将远小于2020年。虽然美股走熊,但这不代表全球股市都是熊市。中国资本市场还是要看基本面和内因,这才是决定事物的核心变量。
张忆东最新观点:美股已进入熊市,中国市场可积极防御,中期关注三类机会 立足内因看长远
特朗普的关税方案对全球资本市场产生了负面影响,尤其是美股。黄金和比特币的大跌反映了市场逻辑已从避险情绪转向了流动性冲击。短期内,美国随时可能开始扩表以应对流动性冲击,市场在等待鲍威尔何时会采取行动。
张忆东认为,互联网时代的信息传播速度加快,人们迅速了解到历史上的类似情况,导致了过激反应。这种反应可能缩短贸易战的痛苦期。从中期来看,美国经济衰退的可能性较大,通胀风险也会提升。美联储的干预能力减弱,无法改变贸易战带来的影响。
他建议投资者要突破“思想误区”,即美国走熊并不代表全球股市都熊市。中国资本市场在过去几年通过结构调整化解了风险,呈现震荡筑底态势。面对外部风险,中国资本市场主要受风险偏好的冲击,中期仍需关注基本面和内因。
张忆东还提到,美国的风险溢价处于低位,而中国A股和港股的风险溢价处于高位,这表明中国经济已经触底。未来政策对冲将有助于降低中国的风险溢价。中国资本市场的中期机会在于内因,包括政策对冲、基本面企稳、科技创新和新消费的蓬勃发展。
他认为,美国未来几年是收缩的逻辑,而中国则是开放的逻辑。短期内政策支持将在未来一两周显现。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产业政策上有很多好牌可以打,如养老育幼和社会保障等措施,既有利于长期战略,又能短期维稳。
张忆东预计,下一步全球科技的突破将在中国的应用端,包括AI和机器人。中国作为世界最大的内需市场之一,有高渗透率的互联网和庞大的年轻人口,有望率先实现科技应用的突破。资金面上,政策积极引导内资和外资增持中国股市,A股和港股的投资价值逐渐显现。
最后,张忆东强调,短期应积极防御,不要加杠杆,耐心等待风雨过后。从中期来看,战略性资产布局应关注科技主线、新消费领域以及军工和黄金等传统战略性资产。他对中国经济和股市充满信心,认为调整期是一个冷静期和配置期。(责任编辑:卢其龙 CM08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