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建议投资者要突破“思想误区”,即美国走熊并不代表全球股市都熊市。中国资本市场在过去几年通过结构调整化解了风险,呈现震荡筑底态势。面对外部风险,中国资本市场主要受风险偏好的冲击,中期仍需关注基本面和内因。
张忆东还提到,美国的风险溢价处于低位,而中国A股和港股的风险溢价处于高位,这表明中国经济已经触底。未来政策对冲将有助于降低中国的风险溢价。中国资本市场的中期机会在于内因,包括政策对冲、基本面企稳、科技创新和新消费的蓬勃发展。
他认为,美国未来几年是收缩的逻辑,而中国则是开放的逻辑。短期内政策支持将在未来一两周显现。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产业政策上有很多好牌可以打,如养老育幼和社会保障等措施,既有利于长期战略,又能短期维稳。
张忆东预计,下一步全球科技的突破将在中国的应用端,包括AI和机器人。中国作为世界最大的内需市场之一,有高渗透率的互联网和庞大的年轻人口,有望率先实现科技应用的突破。资金面上,政策积极引导内资和外资增持中国股市,A股和港股的投资价值逐渐显现。
最后,张忆东强调,短期应积极防御,不要加杠杆,耐心等待风雨过后。从中期来看,战略性资产布局应关注科技主线、新消费领域以及军工和黄金等传统战略性资产。他对中国经济和股市充满信心,认为调整期是一个冷静期和配置期。(责任编辑:卢其龙 CM08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