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日,特朗普政府宣布对所有贸易伙伴征收“对等关税”,中国等相关国家和地区表示将坚决反制。美国肆意挥舞的关税大棒,最终会成为直奔自身的回旋镖。
短短几个月,关税在美国引发了诸多问题。3月25日,美国世界大型企业联合会公布数据:3月美国消费者信心指数为92.9,低于市场预期的94.2,并连续第四个月下降。其中反映短期收入前景、商业和就业市场环境的“消费者预期指数”降至65.2,达到12年来最低水平。这种心理预期与现实情形的落差,挫伤了美国民众的消费信心和投资信心。如果美国关税政策持续升级,民众还将面临更多压力,包括进口商品价格上涨带来的显著通胀压力,以及美联储可能较长时间维持较高利率,使背负房贷、消费贷等贷款的居民面临严峻的成本压力,尤其中低收入家庭的负债压力会越来越大。民调显示,大多数民众认为政府应更多关注物价,而非关税。
老百姓日子不好过,产业也受到冲击。以汽车为例,美国汽车驾驶协会称,关税会扰乱车企生产,导致造车成本上升,车价上涨,车型减少,甚至可能导致一些在美的汽车生产线关闭。此前被课税的钢铝产品同样受到影响,德国基尔世界经济研究所报告指出,钢铝关税将给美国经济带来相当大的经济损失,推升许多行业的生产成本,削弱美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尽管白宫希望通过加征关税吸引企业回流,推动制造业复兴,但高额关税实际上导致供应链中断、生产成本上升等问题。在全球化背景下,仅靠关税就想重建完整供应链、解决制造业空心化问题,几乎是不可能的。
多家国际机构已经敲响警钟。国际信用评级机构穆迪研报称,随着财政赤字扩大和负债能力下降,美国的财政实力或将持续多年下滑;高盛经济学家下调了对美国经济增速的预期。当前美国经济对关税政策负面效应的承受力更弱,加征关税可能暂时带来收入,但长期来看会阻碍经济增长,抵消收入增量。如果白宫继续在全球范围内加征“对等关税”,可能会导致美国贸易赤字不降反增,股市波动加剧,企业在美投资放缓或停止,以及美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受到深层挑战。美国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指出,美国政府的关税实际上让美国企业和家庭遭受最大损失。筑墙之人围住的是自己,掷镖之人则将被回旋镖直击眉心。(责任编辑:张小花 TT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