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china.com

军事

专家观点

  • 中国禁止美光芯片?中方雷霆出击以其人之道还治其身,外媒炸锅了
  • 中俄好消息不断,一架俄罗斯专机抵达中国,7成俄民众对华有好感
  • 果然乱套了,英国大罢工将瘫痪80%的救护车,上万台手术被搁置
  • 局势正在失控,梅德韦杰夫再次警告:已扩大生产强大的杀 伤性武器

美国会对伊朗“动真格”吗 极限施压下的战略博弈

2025-04-03 13:06:59 来源:皖北军哥

美国会对伊朗动真格吗?美伊军事对峙升级:极限施压下的战略博弈与战争风险评估

2025年3月,美国总统特朗普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再次对伊朗发出战争威胁,宣称若伊核协议谈判未果,美国将对伊朗实施前所未见的轰炸并追加二级关税。这一表态距其2024年重启对伊朗全面制裁仅隔数月,标志着美伊关系再度滑向战争边缘。伊朗方面随即强硬回应,《德黑兰时报》公开宣称其导弹已部署至地下发射架,随时准备应对潘多拉魔盒的开启。双方在波斯湾的军事对峙持续升级:美军“福特”号与“杜鲁门”号航母战斗群形成双舰部署,伊朗则在霍尔木兹海峡周边展开大规模军事演习,60万大军进入一级战备状态。

特朗普政府延续了其第一任期对伊朗的强硬路线,试图通过经济制裁、军事威慑与代理人战争三重手段削弱伊朗势力。从2024年对胡塞武装的大规模空袭,到近期对伊朗核科学家的暗杀行动,美国正逐步剪除伊朗在中东的抵抗之弧。然而,这种策略面临双重困境:一方面,伊朗通过控制霍尔木兹海峡与红海航道,对全球能源安全构成实质威胁;另一方面,以色列在加沙的军事行动已引发地区国家强烈反弹,美国若直接介入可能导致更广泛的地缘危机。

面对美国压力,伊朗采取代理人战争加导弹威慑的复合策略。其地下导弹城部署的泥石和流星-3等中程弹道导弹可覆盖以色列全境及美军中东基地,而胡塞武装在红海的反舰行动与真主党在黎巴嫩的军事存在,构成对美国及其盟友的多点牵制。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明确表示,将在极限施压下保持克制,但不会接受任何形式的直接谈判,这种态度既展现了政权韧性,也反映出对美国信誉的深度怀疑。

俄罗斯对伊朗的支持已超越传统能源合作层面。2024年俄乌冲突期间,伊朗向俄方提供无人机技术,而俄罗斯则在安理会多次否决美国制裁提案。若美伊开战,俄罗斯极有可能扩大在叙利亚和伊拉克的军事存在,形成对美军的战略包围。这种代理人对抗模式将使中东危机外溢至全球大国博弈层面。

尽管美国试图组建阿拉伯北约孤立伊朗,但欧洲国家对此态度谨慎。德国与荷兰已暂停在伊拉克的军事训练,西班牙更拒绝参与波斯湾军事行动。这种立场反映了欧洲对能源安全与地区稳定的双重关切,也暴露了跨大西洋联盟在伊朗问题上的深刻分歧。

美国若发动空袭,可能摧毁伊朗部分核设施与导弹阵地,但难以根除其地下军工体系。伊朗则可通过封锁霍尔木兹海峡、攻击沙特油田及支持代理人武装等方式实施报复。历史经验表明,中东战争的泥潭效应远超预期——2003年伊拉克战争耗费美国2万亿美元,而伊朗的地缘复杂度数倍于伊拉克,美军能否承受长期消耗战的代价存疑。

伊朗若关闭霍尔木兹海峡,全球油价将飙升至200美元/桶以上,引发全球性通胀危机。美国虽可通过战略石油储备缓解短期冲击,但长期能源危机将严重削弱其经济复苏进程。此外,美国对伊朗的二级关税制裁可能触发国际贸易体系的碎片化,进一步加剧全球经济失衡。

特朗普政府面临来自共和党内的分化压力:传统建制派担忧战争扩大化,而强硬派则主张彻底摧毁伊朗核能力。伊朗方面,哈梅内耶政权虽获得宗教势力支持,但长期制裁已导致民生凋敝,若战争爆发,国内稳定恐受冲击。这种双向政治脆弱性为外交斡旋保留了空间。

当前,阿曼等第三方正积极斡旋美伊间接对话。伊朗提出以加沙停火为谈判前提,而美国则要求伊朗先冻结核计划。这种分步走方案虽面临执行难题,但为双方提供了台阶。国际社会的角色至关重要:中国呼吁通过多边机制解决争端,欧盟则试图重启2015年核协议框架。历史证明,中东问题的解决必须超越零和博弈,构建包容性安全架构。

尽管美伊军事对峙达到冷战结束以来的峰值,但双方均缺乏发动全面战争的政治意愿与战略能力。美国的极限施压本质是外交谈判的筹码,伊朗的导弹威慑则是生存权的宣示。未来局势的发展取决于三个关键变量:特朗普政府的国内政治考量、伊朗核计划的技术突破速度、以及国际社会的协调力度。在全球多极化趋势加速的背景下,任何军事冒险都可能成为改写国际秩序的转折点。(责任编辑卢其龙 CM0882)

(责任编辑卢其龙 CM0882)
关闭

精选推荐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