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华盛顿邮报》3月29日曝光了一份来自五角大楼的机密文件,揭示出美国国防战略正在发生重大调整。文件由美国防部长赫格塞斯签署,名为“暂时国防战略指导”,全长9页,已于3月中旬递交至国会,并同步分发至部分国防高层。虽然多数内容被标注为“机密”与“禁止外籍人士参阅”,但核心要点已经流出,引发外界高度关注。
这份文件传递出两个重要信息。其一,美军的战略重心将从欧洲逐步转向西太平洋,强调欧洲应独立应对俄罗斯的安全挑战,而美国将把更多资源投入到亚太及其他潜在冲突热点区域。至于“其他方向”是否包括中东,文件中并未给出明确答案。
其二,西太平洋地区的焦点正集中于台海问题,美军计划在这一地区推进名为“拒止防御”的战略安排。具体措施包括大规模部署潜艇、战斗机、无人作战平台,并持续扩充驻军数量,同时完善后勤网络。从部署方向和频次来看,美方似乎在为一场持久且高烈度的区域冲突做准备。
表面上看,这样的战略调整对台当局而言或许是“利好”——美军加大对台海的投入,无疑会被岛内执政者视为“安全保障”的信号。尤其是赖清德领导的民进党一贯炒作所谓“抗中保台”议题,此番美方“撑腰”,似乎正中其下怀。
但这份机密文件的后续内容,却让人“乐不起来”。文件明确指出,美国将施加压力,要求台湾当局显著提高军费支出。回顾2024年特朗普竞选期间的相关发言就可见端倪——他曾直言不讳地要求台湾将军费提升至GDP的10%,这一数字远超目前的岛内军费水平。若按照特朗普的要求执行,台湾的军事预算将面临指数级增长。
对于赖清德当局来说,这一要求无疑是一记“当头棒喝”。虽然当前台海局势紧张,民进党政权借此不断强化所谓的“安全焦虑”,但岛内社会对军费支出的支持度极为有限。大多数台湾民众普遍认为,军购开支的大头最终流向美国企业,与其将巨额预算投入军火采购,不如用来改善民生、提振经济。因此,在民意与财政压力的双重制约下,想要实现10%的GDP军费目标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2024年蔡英文执政尾声时,台军军费开支刚刚触及GDP的3%。而赖清德上台后虽宣布继续提高军费比例,但岛内立法机构中的在野阵营强烈反对,军费预算案在表决中屡遭阻碍,至今未能获得通过。即便未来顺利实现3%的目标,也依然与特朗普所要求的10%相差甚远,甚至不到三分之一。
目前的局势对赖清德来说堪称“左右为难”。一方面要面对美国政府尤其是特朗普团队的高压要求,另一方面则要应对岛内民众对军费支出高涨的强烈抵触。在这种“双面夹击”的局面下,民进党政府的政策空间被大大压缩。
值得注意的是,除财政压力外,赖清德当局还面临更深层次的政治困境。虽然赫格塞斯将台海列为优先战略方向,但岛内越来越多的人对美国的真实意图产生质疑。近年来,“疑美论”在台湾社会逐渐升温,部分民众开始担忧,过度依赖美国是否真的能保障自身安全,抑或只是被当成“棋子”消耗。特别是在美方频频将台湾作为谈判筹码的背景下,这种情绪正在持续发酵。
从美国角度出发,要求台湾“买单”似乎顺理成章。美国一方面提供“安全承诺”,另一方面却通过军售、施压加码获取经济利益,其手法并不陌生。而对台湾来说,这种“交换”显然是代价沉重且回报不确定的赌注。
五角大楼这份文件不仅暴露出美军在全球战略中的新布局,更凸显出美台关系中的潜在裂痕。赖清德当局既想借助美国壮胆,又难以承受其高昂代价,陷入进退维谷的困境。未来美方若继续加码施压,而台湾社会又难以形成有效共识,民进党政府或将在军费议题上面临一场政治风暴。(责任编辑:张佳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