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大西洋》杂志曝出的“信号门”泄密事件,让包括美国副总统万斯、国家安全事务顾问华尔兹、国防部长赫格塞思在内的多位高官陷入争议。聊天记录显示,他们对欧洲的态度充满不屑。万斯在群聊中表示自己“实在是受够了总是帮欧洲擦屁股”,赫格塞思则附和称欧洲是一群“可悲”的、“占美国便宜”的人。
自从特朗普再度入主白宫,他先是绕开欧洲盟友与俄罗斯总统普京沟通,在经贸上也毫不留情地挥舞关税大棒。3月中旬,特朗普威胁对欧洲酒类产品加征200%的关税,随后又宣布对所有进口汽车加征25%的关税,主要针对日本、韩国以及德国,同时也影响到法国。“信号门”事件揭示了这些美国高官在私密场合对欧洲的真实看法,进一步加深了欧洲人对特朗普政府的负面印象。
然而,即便态度强硬如法国,也没有谁真的认为欧洲可以完全抛弃美国。在大多数欧洲人的观念中,美国在中长期内仍将是重要盟友。因此,这种失望更多是针对特朗普政府,而非整个美国。
3月27日在巴黎举行的支援乌克兰峰会体现了欧洲人左右为难的态度。这次峰会因美国政府在俄乌问题上的突然转向而产生。拜登政府时期,美欧合作愉快,现有的峰会框架足以应对局势。但特朗普突然宣布将与俄罗斯就乌克兰问题展开和谈,未事先通知欧洲,促使欧洲在法国带领下紧急组织了第一次支援乌克兰的和平会议。紧接着,英国也在3月2日召开了一次支持乌克兰的领导人峰会,形成了法英主导的对乌支援框架。
这三次峰会共同特点是美国没有参加,带有反特朗普的属性。但在会后的记者会上,法国总统马克龙却感谢特朗普对俄乌和平作出的贡献。尽管特朗普的行为打脸乌克兰及欧洲盟友,马克龙依然在美国缺席的情况下公开感谢,反映了欧洲对美国的持续依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