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大西洋》杂志曝出的“信号门”泄密事件,让包括美国副总统万斯、国家安全事务顾问华尔兹、国防部长赫格塞思在内的多位高官陷入争议。聊天记录显示,他们对欧洲的态度充满不屑。万斯在群聊中表示自己“实在是受够了总是帮欧洲擦屁股”,赫格塞思则附和称欧洲是一群“可悲”的、“占美国便宜”的人。
自从特朗普再度入主白宫,他先是绕开欧洲盟友与俄罗斯总统普京沟通,在经贸上也毫不留情地挥舞关税大棒。3月中旬,特朗普威胁对欧洲酒类产品加征200%的关税,随后又宣布对所有进口汽车加征25%的关税,主要针对日本、韩国以及德国,同时也影响到法国。“信号门”事件揭示了这些美国高官在私密场合对欧洲的真实看法,进一步加深了欧洲人对特朗普政府的负面印象。
然而,即便态度强硬如法国,也没有谁真的认为欧洲可以完全抛弃美国。在大多数欧洲人的观念中,美国在中长期内仍将是重要盟友。因此,这种失望更多是针对特朗普政府,而非整个美国。
3月27日在巴黎举行的支援乌克兰峰会体现了欧洲人左右为难的态度。这次峰会因美国政府在俄乌问题上的突然转向而产生。拜登政府时期,美欧合作愉快,现有的峰会框架足以应对局势。但特朗普突然宣布将与俄罗斯就乌克兰问题展开和谈,未事先通知欧洲,促使欧洲在法国带领下紧急组织了第一次支援乌克兰的和平会议。紧接着,英国也在3月2日召开了一次支持乌克兰的领导人峰会,形成了法英主导的对乌支援框架。
这三次峰会共同特点是美国没有参加,带有反特朗普的属性。但在会后的记者会上,法国总统马克龙却感谢特朗普对俄乌和平作出的贡献。尽管特朗普的行为打脸乌克兰及欧洲盟友,马克龙依然在美国缺席的情况下公开感谢,反映了欧洲对美国的持续依赖。
3月25日,法国官员在峰会前的吹风会上多次强调法国所做的一切都是对美国透明的,并表示希望全面停火,符合特朗普的意愿。获得华盛顿的肯定对欧洲来说依旧重要。这展示了美欧关系的不平等性:即使欧洲受到特朗普政府的羞辱,仍然无法脱离美国。美国的行为直接影响欧洲的外交环境,欧洲只能调整策略以适应新的基调。
在这种情况下,脱欧后的英国处境尤为尴尬。西方对乌克兰的支持逐渐形成了排除美国的新框架,核心是法国和英国。马克龙提议建立一支以英法士兵为主的国际部队,驻守乌克兰战略要地。英国首相斯塔默也最早提出愿意派遣部队。然而,已脱欧的英国难以享受欧盟大规模扩张国防预算的红利。欧盟计划投资8000亿欧元复兴国防工业,原则上仅用于欧盟境内的建设,将英国等域外国家排除在外。
虽然有豁免条款,但英国与欧盟在渔业划分等问题上的谈判尚未解决。瑞典欧洲事务部长杰西卡·罗森克兰茨表示,如果英国不在渔业问题上让步,欧盟很难批准防务合作协议。法国坚定要求英国必须在渔业问题上让步,否则防务合作免谈。这体现了政治中利益至上的现实,保卫乌克兰固然重要,但自家渔民的利益也不容忽视。欧洲的政治复杂性在于国家众多,利益考量多样。尽管面临外部压力,欧洲能否求同存异,保障自身利益,仍需观察。(责任编辑:张小花 TT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