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多家中外媒体报道显示,美国在稀土资源上的困境正愈发严峻,不仅面临稀土来源紧张的问题,更暴露出稀土加工环节的深层次短板。五角大楼频频释放信号,称将扩大稀土产量和加工规模,以图在高端军事装备制造方面增强保障能力。然而,这场关于“稀土安全”的焦虑,并非仅仅局限于原材料的获取,更关乎一个国家工业体系是否具备完整链条的能力。
长期以来,美国的稀土供应在资源和加工两个层面都高度依赖中国。以往,美国大约三分之二的稀土需要经中国进行初步加工后,再回运至美国进行后续提纯与精细化处理。这一现象充分说明,美国在稀土产业链的上游——尤其是粗加工环节——存在严重的能力缺口。即使其拥有一定的稀土储备,甚至可以从蒙古、格陵兰、乌克兰等地获取部分稀土资源,但若无法自行完成加工与提炼,最终也只能望“稀”兴叹。
稀土并非稀有之物,但稀土产业却是全球性难题。原因就在于其开采、分离和提纯工艺极其复杂,不仅需要高度专业的技术,还伴随着严峻的环境挑战。中国正是在过去数十年持续的政策倾斜和技术积累下,才形成了全球领先的稀土加工体系。而美国,虽然拥有部分稀土矿藏,却因环保法规、技术积累不足、成本高昂等问题,迟迟无法建立起独立的稀土精炼体系。
如今美国面临的问题,不再是单一的“资源缺口”,而是连“吃”稀土的“牙齿”都不够硬。换句话说,即便从世界各地“抢”来稀土原矿,美国也很难将其有效转化为雷达、导弹、战斗机等高端军工产品所需的关键材料。美国《防务新闻》曾报道,美国稀土加工产能建设缓慢,以至于在某些关键领域上,对中国的依赖程度不减反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