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5日,社交媒体上流传出一段歼-36的最新试飞画面,这是该机型第三次试飞。这次视频比前两次更清晰,并展示了降落过程,表明歼-36的测试工作正在稳步推进。
特朗普不久前宣布波音公司赢得美国第六代战斗机F-47合同,而中国在四天后再次试飞歼-36。这种时间上的巧合引发了广泛关注。中美在第六代战机领域的竞争已经非常激烈,谁先服役将占据重要优势。此次试飞是中国既定测试计划的一部分,也是对美国六代机进展的一种回应,展现了中国在六代机技术和实力上的自信。
歼-36的设计师王海峰是航空工业集团首席技术专家。他在2024年的论文中提到了第六代战机的特点。王海峰指出,美国空军之父威廉·米切尔曾提出过美式制空权理论,设想通过空军深入敌方腹地打击高价值目标。这一设想在当时无法实现,但现代隐身技术的发展使其成为可能。美国的六代机NGAD项目强调穿透性制空(PCA),这可以视为米切尔空战理论的具体延伸。
王海峰认为,六代机需要具备全面的飞行性能,兼顾航程和机动性。此外,更高的隐身性能、更大的武器载荷以及强大的态势感知和电子对抗能力也是关键特点。歼-36的设计体现了这些理念。例如,为了保证航程,歼-36设计得较大,据推测长度约20至22米,翼展约14至16米,高度约4.5至5米。仅使用内部油箱,航程就能达到3500公里以上,加油后可超过4000公里,覆盖范围广泛。其三发设计进一步扩展了航程,在超音速巡航状态下只使用一台发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