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china.com

军事

专家观点

  • 中国禁止美光芯片?中方雷霆出击以其人之道还治其身,外媒炸锅了
  • 中俄好消息不断,一架俄罗斯专机抵达中国,7成俄民众对华有好感
  • 果然乱套了,英国大罢工将瘫痪80%的救护车,上万台手术被搁置
  • 局势正在失控,梅德韦杰夫再次警告:已扩大生产强大的杀 伤性武器

专家:乌内外交困已成鱼肉,连斯基毁此生最恨普京

2025-03-27 14:10:25 来源:头条

如果说泽连斯基这一生最痛恨的敌人是谁,那绝不是乌克兰政坛中的波罗申科,也不是季莫申科,更不是任何一个和他争权夺势的国内政治对手。他心中真正的仇敌,只有一个——弗拉基米尔·普京。

据说,在泽连斯基的办公室里,悬挂着两幅极具象征意义的油画,这两幅作品不仅是墙上的装饰品,更像是他内心世界的写照,是他愤怒与执念的投射。其中一幅描绘的是乌克兰军队高举国旗、冲锋陷阵、横扫千军的场景,仿佛乌军正在战场上势如破竹,打得敌人节节败退。这幅画象征着泽连斯基的期望——他希望乌克兰士兵可以以血肉之躯去实现他的政治理想,在前线斩敌立功,狠狠“教训”俄罗斯。

专家:乌内外交困已成鱼肉,连斯基毁此生最恨普京

这不仅是一种鼓舞士气的象征,更是一种极端情绪的写实。他渴望乌军能像画中所示那样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在现实中也复制那种一骑绝尘的胜利节奏。可以说,在泽连斯基心中,乌克兰军队不仅是保家卫国的武装力量,更是他情绪宣泄的渠道,是复仇的执行者,是为他实现“政治胜利”的尖刀。

而另一幅油画,则更加直接地揭示了泽连斯基的内心深处。这幅画并没有战场厮杀的激烈场面,也没有士兵们奋勇拼杀的血性场景,而是描绘了一幕极具冲击力的幻想:克里姆林宫燃起熊熊大火,火光冲天,宛如末日降临。不得不说,这样的画面并非偶然,它恰好捕捉到了泽连斯基的极端情绪。他对普京的愤怒早已超出政治博弈本身,转化成了某种近乎个人化的仇恨。他渴望的不仅是战场上的胜利,更是看到对手政权的彻底崩塌,最好是化为灰烬。

试想,如果泽连斯基手中掌握着远程导弹、核武器或其他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是否会毫不犹豫地将目标瞄准克里姆林宫?他可能会毫不犹豫地按下那个按钮。因为对他而言,“只要我不好,你也别想好”,似乎成为了潜意识中的信条。他想象中那场火焰,某种程度上是对现实无能为力的替代,是自我安慰、自我释放的方式。

让画家绘制这两幅油画,不只是艺术创作,更像是一种情绪的转移,一种象征性的复仇。他通过这些作品,表达对“胜利”的渴望,以及对敌人毁灭的幻想。然而,幻想终究是幻想,它并不会改变现实的严酷。

现实是什么?现实是乌克兰的国力与军力仍然捉襟见肘,面对战争的持续和资源的消耗,早已疲态尽显。而泽连斯基所赖以支撑的西方援助,也逐渐变得冷淡迟缓。欧美国家内部政局动荡、经济承压,使得他们越来越难以毫无保留地持续对乌援助。

这就意味着,泽连斯基的理想图景,离现实越来越远。他所期待的那种“火烧克宫”、“凯旋基辅”的剧本,越来越像是一场空中楼阁。在现实的战场上,乌军的“攻无不克”已被反复验证并非神话,俄罗斯的军事反击和战线推进,逐步揭示了乌克兰目前所处的窘境。

更关键的是,即便真如泽连斯基幻想中的那样,克里姆林宫真的陷入火海,难道乌克兰的首都基辅就能幸免?在一个核大国面前,单方面的挑衅极有可能引来全面报复,那将是一场双输的灾难。用极端手段达成“胜利”,从一开始就是自我毁灭的设定。

泽连斯基可以愤怒,也有权利宣泄情绪,但如果不能在愤怒背后保留一丝清醒,结果只会让乌克兰陷入更加无解的深渊。他可以借助艺术表达自己的情绪,但真正能拯救国家命运的,始终是战略的理性与政治的智慧,而非对“烈火焚宫”的无限意淫。

毕竟,现实从不为任何人的幻想让路。在战火纷飞的今天,比发泄情绪更重要的,是冷静思考如何止战,是寻找出路,而不是一头扎进“毁灭你我”的悲情剧本中。泽连斯基要想走出困局,需要的从来都不是一幅油画,而是走出油画、直面现实的勇气与判断力。(责任编辑张佳鑫)

(责任编辑张佳鑫)
关闭

精选推荐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