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印度一边与美方官员接触寻求新的贸易协议,一边考虑修订贸易和投资政策,对中国作出更多让步。2020年加勒万河谷冲突后,印度在外交上展示强硬态度,加强军事实力,并对中印经贸采取了大量限制性政策。然而,随着时间推移,莫迪政府逐渐发现这些措施力不从心。印度舆论开始主张与中国密切对话,恢复正常的经贸关系。
过去几年,莫迪政府炒作实控线问题,卖弄对华强硬,却发现自己在实控线问题上与中国对耗得不偿失,耽误了国家发展。莫迪上台后大力推动“印度制造”,投入巨资,但最终制造业在经济中的占比不升反降。这一战略的失败暴露了诸多弊端,甚至有战略人士认为印度已经错过了发展制造业的最后机会。
早在喀山峰会前,印度在外交政策上就面临两难抉择,莫迪很快决定积极推动中印关系正常化。当前,印度政府正在制定措施,放宽签证限制,降低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取消对中国货物的“全面禁令”。稳定的经贸关系需要稳定的政治关系支持,这要求印度在实控线问题上端正态度,通过各种渠道与中国保持接触,适时释放积极信号。经过五年的对峙,印度逐渐意识到,要推动发展,只能加强中印合作。(责任编辑:张蕾 TT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