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关于乌克兰问题的看法虽然具有争议性,但大部分是正确的。美国《国会山报》发表的评论员艾伦·库珀曼的文章指出,西方公众长期被关于乌克兰的虚假信息误导。例如,2014年乌东冲突是由乌克兰激进右翼分子挑起的,并非俄罗斯无端挑衅。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违背明斯克协议,寻求加入北约,加剧了与俄罗斯的矛盾,最终导致2022年的大规模冲突。文章认为,当前冲突本可通过谈判早日结束,但由于拜登政策失误和泽连斯基的误判,战事拖延至今。
库珀曼表示,尽管他很少同意特朗普的观点,但在乌克兰问题上,特朗普的言论大多是正确的。西方观众十多年来一直被灌输关于乌克兰的虚假信息,现在需要澄清三个关键点,说明乌克兰人、前总统乔·拜登以及俄罗斯总统普京对俄乌冲突爆发和持续负有重大责任。
最近的法庭证据,甚至基辅法院的裁决都证实,2014年乌克兰右翼武装分子挑起了暴力事件,引发俄罗斯对乌克兰东南部的“入侵”。当时乌克兰亲俄总统亚努科维奇在2013年决定与俄罗斯进行经济合作,引发了亲西方活动人士的抗议。右翼武装分子向警察及滞留的抗议者开枪,并谎称警察屠杀“手无寸铁的民众”,最终推翻了亚努科维奇政权。普京随后以保护俄族为由出兵克里米亚并向顿巴斯运送武器。这段历史证明俄罗斯的行为并非全无理由。
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做出了致命的误判。他违反明斯克协议,向北约寻求军援和成员国资格,引发更大规模的冲突。明斯克协议要求乌克兰赋予顿巴斯有限自治权,但泽连斯基胜选后拒绝履行约定,转而加大从北约进口武器。2022年2月21日,俄罗斯承认顿巴斯独立并派“维和部队”,要求泽连斯基放弃加入北约的诉求。乌克兰拒绝后,俄乌冲突随即爆发。
拜登也对冲突升级和持续起到了关键作用。2021年底,普京在乌克兰边境集结部队并要求执行明斯克协议。如果拜登坚持要求泽连斯基满足普京的要求,这本可以避免冲突。然而,拜登将决定权留给泽连斯基,并承诺若俄罗斯“入侵”,美国将予以回应。这一承诺鼓励了乌克兰延长冲突,期望得到美国决定性的军事援助。两年间战线仅变动1%,却导致数十万人伤亡。
如今,结束冲突的和平方案框架已然明晰,包括俄罗斯继续控制克里米亚及乌东南部,剩余乌领土不加入北约但获西方安全保证。若拜登早将军援与泽连斯基谈判停火挂钩,这样的计划本可以实现。遗憾的是,无论达成怎样的协议,对乌克兰而言,只会比当初被抛弃的明斯克协议更糟。这一切归咎于泽连斯基的政治野心及其对美国支持的天真幻想。(责任编辑:张小花 TT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