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莱德在中国的业务布局始于2004年,当时通过参股中银基金进军中国市场,并于2021年正式获批设立外商独资公募基金公司。根据公开数据,截至2025年2月28日,贝莱德中国基金的前十大重仓股包括腾讯、阿里巴巴、中国建设银行、小米集团、平安保险、美团、网易、福耀玻璃等。
房地产也是贝莱德关注的领域,早期专注于收购和投资商业地产,近年来投资策略更加多元化,涵盖了物流地产、长租公寓、工业地产和数据中心等多个领域。例如,2016年贝莱德与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联合收购了上海怡丰城,交易金额约28亿元人民币。2018年,贝莱德收购了上海长泰广场的部分股权,交易金额约15亿元人民币。2020年,贝莱德收购了上海绿地创驿大厦的部分股权,交易金额约10亿元人民币。
随着中国电商行业的快速发展,物流地产在中国市场具有良好的增长潜力和稳定的回报率,也成为贝莱德关注的重点领域。2021年,贝莱德开始加大对物流地产的投资,通过其房地产基金与普洛斯合作,投资金额约为5亿美元。2022年,贝莱德与易商红木合作,投资了多个物流地产项目,主要集中在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投资金额约为3亿美元。
贝莱德在地产债券和股票市场也采取了灵活的操作策略。2021年,贝莱德旗下的BGF亚洲高息债券基金开始大举购入中国出险房企债券,包括恒大债券。尽管后来由于恒大债务处置的不确定性,贝莱德在2023年减持了部分债券。在股票市场,贝莱德采取了“低吸高抛”的策略,对部分出险房企的股票进行短线操作,同时也增持了一些优质房企的股票,如万科和旭辉集团。
贝莱德在中国的业务扩张并非毫无阻力。混合型基金规模缩水、管理层频繁更迭等问题暴露出外资机构在适应中国监管环境和理解本土市场文化方面的挑战。这些挑战既源于中美资本市场规则体系的根本差异,也反映了全球资本在追逐收益与尊重东道国主权之间必须把握的微妙平衡。从更宏观视角看,贝莱德的中国投资轨迹既受制于地缘政治波动,又反过来重塑着全球产业链的价值分布。(责任编辑:张蕾 TT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