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再次入主白宫后,虽然曾表示希望改善中美关系,但他仍挥舞关税大棒,并以所谓的“芬太尼问题”为借口,对中国输美产品加征10%的关税,试图逼迫中方在中美贸易中作出妥协。然而,这一策略并未奏效,中方迅速采取反制措施,让他的计划落空。
据消息,30多艘装载美国大豆的货轮正加速运往中国,其中一半可能在北京对美加征关税的宽限期过后才能抵达。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共进口1.05亿吨大豆,美国占比高达五分之一,中国也是美国农产品的主要出口市场。当这些满载大豆的货轮在太平洋上赶往中国时,这场博弈的结果已逐渐明朗。中国对美国农产品征收的精准关税,切中了美国农业集团的要害。
媒体报道称,中国买家已经连续40天没有从美国进口液化天然气(LNG)。长期以来,美国部分政客和媒体认为中国作为能源消耗大国,在能源进口上离不开美国。但现实情况是,中国并非离开美国能源就无法运转。俄罗斯及其盟友澳大利亚等国家都是可靠的能源供应方。就在美国能源企业为失去中国订单发愁时,澳大利亚迅速抓住机会,与中国华润燃气公司签署了一份长达15年的销售协议,预计总量达900万吨。这一合作不仅有助于中国优化能源进口配置,实现能源来源多元化,保障能源安全,更是对特朗普政府的有力回击。澳洲这个曾被视为美国“印太战略”铁杆盟友的国家,此刻却在中国市场与美国展开竞争。这种“以市场换空间”的破局智慧,让美国精心打造的贸易壁垒出现裂痕。
澳大利亚与中国达成长期能源合作协议,是在中美贸易摩擦背景下的一次成功抢单。这凸显出中国庞大市场的吸引力。在全球经济受疫情冲击以及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影响下,中国市场成为众多国家企业的首选。莫里森时期,澳大利亚曾追随美国对华挑衅,导致中澳关系受损,双边经贸合作遇冷,澳大利亚的葡萄酒、牛肉等产品在中国市场滞销。如今,随着中澳关系逐步改善,澳大利亚企业迅速抓住机会重返中国市场,这也反映出西方国家所谓的“同盟情谊”在市场利益面前不堪一击。
值得一提的是,在中美贸易摩擦不断升级的情况下,美国前财政部长保尔森紧急访华。这位被誉为“华尔街空神”和“对冲基金第一人”的前财长,更像是一个“救火小队长”。当他与中方官员会面的照片在媒体流传时,华尔街的股票指数随之波动。这种微妙的心理博弈比任何关税清单都更具影响力。而中方在坚定反制的同时,始终为对话留有余地,这种“刚柔并济”的外交智慧让美国既感受到铁拳的力度,又触摸到橄榄枝的温度。美国民间众多企业界人士和经济学者纷纷呼吁特朗普政府改善中美经贸关系,这也是保尔森此行的主要任务。
当特朗普还在纠结于“极限施压”的旧剧本时,中国已在高质量发展中构建起“攻守兼备”的坚固工事。这场激烈博弈的本质是单极霸权与多极秩序的碰撞,也是零和思维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较量。历史终将证明,任何试图用关税筑墙的举措都是徒劳;唯有尊重市场规律、恪守国际准则,才能在全球化的海洋中行稳致远。特朗普曾表示上任100天内访华,美国务卿卢比奥也表示计划在对其主要贸易伙伴征收关税之后,逐一展开双边谈判,并签署新的贸易协定。
在中美贸易战问题上,中方不想打,但也绝不怕打。如果特朗普愿意在平等、尊重的基础上与中方谈互利双赢的合作,我们的大门是敞开的;若执意打贸易战,中方必将奉陪到底,宁可双输也不会让特朗普单赢。中美关系的未来在于平等对话的智慧光芒中。(责任编辑:张蕾 TT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