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21日,美国国防部计划公布第六代战斗机NGAD的中标结果。这一决定不仅影响未来30年美国空军的空中优势,还反映了大国竞争中的技术路线、军工博弈和战略调整。
NGAD是一个“空中优势系统”,以有人机为核心,融合无人机、太空与网络能力。其核心性能包括全向全频谱隐身,采用无尾翼布局与新型吸波材料,雷达反射面积比F-22更低;超域机动与长航程,配备自适应变循环发动机,最大速度超过2马赫,作战半径超过1800公里,可通过空中加油延伸至印太战区纵深;人工智能协同,搭载AI辅助决策系统,指挥无人机群执行侦察、电子战甚至自杀式攻击任务,形成“穿透性制空”战术;以及整合定向能武器,预留激光武器接口,可拦截导弹或瘫痪敌机传感器,成为空战规则颠覆者。
不同于F-35多功能定位,NGAD专注于夺取制空权,设计理念从“平台优先”转向“系统制胜”,通过跨域协同弥补单一平台短板。
NGAD项目自2014年启动后屡次延期,直到2024年因外部威胁加速推进。该项目面临诸多挑战,如数字化革新和“E系列方法”缩短原型开发周期但子系统整合难度大,美军方内部资源分配矛盾,以及对“制空权过时论”的质疑。这些都暴露出美国军工复合体在技术前瞻性与现实需求间的失衡,也凸显了对中国军力崛起的战略焦虑。
洛克希德·马丁公司(洛马)在海军六代机F/A-XX竞标中出局,主要原因是F-35C舰载机交付延迟与性能缺陷。尽管如此,洛马在空军NGAD竞争中仍有三大优势:技术积淀、弹药协同和政治游说网络。然而,竞争对手波音和诺斯罗普·格鲁曼也不容小觑,分别凭借F-15EX经验和B-21轰炸机隐身技术提出有力方案。
中国六代机原型机已于2024年首飞,美国首次在代际竞争中失去先发优势。为扭转局面,美军可能改为定期推出改进型号,通过快速迭代保持技术前沿。成本管控是关键,模块化设计和生产线优化项目有助于压缩单机成本。此外,开放技术合作分摊研发成本也是一种策略。
然而,军种内斗和工业基础衰退仍是两大挑战。如果无法解决这些问题,美国将陷入“技术领先但产能不足”的悖论。NGAD不仅是战机,更是美国维持全球霸权的技术宣言,其成败将深刻影响未来大国空天博弈格局。特朗普政府的政策调整也可能给NGAD项目带来不确定性。(责任编辑:张蕾 TT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