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大学中国阿拉伯国家研究院院长李绍先则点出,今年3月2日加沙停火协议第一阶段到期,以色列立即关闭了通往加沙地带的通道。之后,也门胡塞武装于3月7日发出威胁,要求以色列在四天之内开放加沙地带的通道,否则将恢复对红海以及以色列目标的攻击。“表面上看,美军这一次针对也门胡塞武装的行动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发动的。但实际上,据说在几周之前,特朗普已经要求美军有关单位起草打击也门胡塞武装的计划。”
“美军这次对也门胡塞武装的打击,与之前拜登政府时期对胡塞武装进行打击有所不同。美军的这次攻击,不是一次性的,是一系列持续轰炸的开始,可能会持续几天甚至几周,当然不会有地面的入侵和地面的战斗。”李绍先说。
为何此时打击?空袭剑指胡塞武装旨在警告伊朗
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华尔兹16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特朗普政府将胡塞武装视为外国恐怖组织。空袭行动“实际上针对多名胡塞武装领导人并已把他们除掉”。
同时,华尔兹表示,此次美军在也门的行动与以往有两点不同,“一是针对胡塞武装领导层,二是追究伊朗支持胡塞武装的责任。”
那么,特朗普政府为何选在此时先发制人,发动打击?不少专家认为,美国这一行动不仅是军事回应,更蕴含多重战略考量。
首先,是经济利益的核心驱动,美国商会高级顾问詹姆斯·史密斯评论:“特朗普意在向商界证明其强硬姿态,确保供应链安全。”
其次,对伊朗施压是另一大背景。美国智库“大西洋理事会”专家艾米丽·哈丁表示,“打击胡塞是向伊朗传递信号,迫使其在核问题上妥协”,这延续了特朗普“极限施压”策略。
央视新闻特约评论员宋晓军同样分析指出,这一次美国对胡塞武装的打击,有两个政治特点非常突出:
第一是袭击之后,美国总统特朗普马上在自媒体上发表了一段话,这段话里强调了这次袭击的几个目的,其中之一是要求伊朗立即停止对胡塞武装的支持;
第二是袭击之后,美国国务院专门发表了一份声明,在声明中专门强调了美国国务卿鲁比奥和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专门讨论了这次袭击。
宋晓军表示,“我们把这两个特点叠在一块来看,那么实际上它最终的指向其实并不是胡塞武装,而是背后的伊朗。简单来说,特朗普表示这一次袭击意在警告伊朗。同时美国国务院也是通过跟伊朗关系走得很近的俄罗斯来讨论这次袭击,很明显也是希望俄罗斯在这个问题上能够说服伊朗,能去接触美国。因为之前美国总统特朗普称给伊朗领导人写过信,希望就伊朗核问题重启一些接触,甚至可以说是谈判,但是被伊朗拒绝了。这一次美国通过以打促谈的方式,通过打击胡塞武装,实际上是在向伊朗发出一个能够进一步接触甚至谈判的信号。”
与此同时,美国国内政治考量也不可忽视。有报道分析认为,特朗普希望通过此次行动巩固强硬形象,兑现“让美国再次强大”的承诺。哈佛大学政治学教授琳达·比尔梅斯指出:“这是(特朗普)第二任期初的关键展示,意在转移国内注意力。”
硬钢美国,胡塞武装到底实力如何?
面对美国的打击和威胁,也门胡塞武装毫无退缩之意!
胡塞武装16日表示,该组织当天在红海对美国“哈里·杜鲁门”号航空母舰及其随行舰只发动军事打击,以回应美军对胡塞武装目标的大规模空袭。
胡塞武装领导层在一份声明中指责这些空袭是“战争罪行”,并表示已准备好“以升级回应升级”。胡塞武装媒体办公室副主任纳斯尔丁·阿米尔在社交媒体平台上表示,胡塞武装不会被空袭吓住,将报复美国,“萨那将继续为加沙竖起盾牌,提供支持,无论面临多大挑战,都不会抛弃加沙。”
那么,胡塞武装到底实力如何,又能否抗住美军连番打击?
多渠道公布的报告显示,从2014年9月胡塞武装攻占萨那并迫使也门政府迁至南部亚丁至今,胡塞武装军力迅速壮大,完成从游击队到正规军的转型。
联合国有关报告数据显示,胡塞武装现有作战人员超过35万。但美国五角大楼评估,胡塞武装战斗人员超过80万,其装备包括数以千计的坦克、装甲车、自行火炮及数百架各型战机和武装直升机。
胡塞武装在其控制的媒体上声称拥有多种类型的先进无人机和多个系列的导弹,其中包括“雅法”远程多用途无人机。该无人机配备高爆弹头,能躲避雷达探测,具有较强突防能力。此外,胡塞武装装备的“巴勒斯坦2”型高超音速导弹射程可达2150公里,具有高机动性,能避开强大的防空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