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8日凌晨,数十架以色列战机突然对加沙地带发动大规模空袭,袭击目标包括北部加沙城、中部代尔拜拉赫难民营和南部汗尤尼斯等战略要地。这场名为“地狱之门”的军事行动在数小时内造成至少109人死亡,其中汗尤尼斯单日死亡人数高达75人,死者中包括大量妇女和儿童。
加沙城的一栋居民楼被夷为平地,救援人员徒手在废墟中寻找生还者;努赛赖特难民营内,母亲抱着婴儿蜷缩在地下室,仍被爆炸冲击波震得血肉模糊;汗尤尼斯市医院宣布氧气耗尽,尸体堆叠在走廊上。
此次袭击发生在美国总统特朗普与俄罗斯谈判的敏感时刻。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表示,行动是因哈马斯拒绝释放被扣押人员,并强调不论生死必须让所有人质回家。然而,哈马斯反驳称,以色列早在3月15日便单方面终止停火协议,试图通过武力逼迫对方让步。以方扣押的哈马斯成员中包括2024年跨年夜刺杀内塔尼亚胡未遂的嫌疑人,而哈马斯要求以方先释放2021年冲突中被俘的50名士兵,但以方声称这些士兵已战死。国际斡旋方如美国、埃及和卡塔尔提出的调解方案被双方同时拒绝,停火谈判陷入僵局。
以色列国防部宣称此次空袭是“成本效益最高”的军事行动。他们使用F-35隐形战机投掷GBU-39小直径炸弹,这种炸弹每枚成本超过25万美元,但可以穿透地下掩体。国防部长卡茨放话称哈马斯将遭遇前所未见打击,试图瓦解抵抗意志。此外,内塔尼亚胡政府面临大选压力,强硬姿态被视为争取右翼选民的关键。然而,数据显示这场冲突已使加沙经济彻底崩溃:2024年GDP缩水65%,失业率飙升至70%;联合国报告称,加沙80%人口依赖人道主义援助,空袭摧毁了30%的医疗设施。
事件引发多国激烈反应。美国白宫称以方行动前已通报,被指为军事打击“开绿灯”;法国总统马克龙批评此举注定失败,但德国拒绝出兵维和;沙特和伊朗罕见共同谴责以色列,土耳其威胁关闭博斯普鲁斯海峡。社交媒体上,哈马斯支持者发起“#加沙不是以色列后花园”话题,24小时点击破亿;以色列网民嘲讽停火协议是给哈马斯送葬礼,遭到巴勒斯坦裔议员怒怼道德双标。
这场冲突暴露出三个致命悖论:以色列以反恐名义扩大军事行动,却导致更多平民伤亡,激化仇恨;联合国安理会连续17次决议呼吁停火,但美以屡次动用否决权;加沙的人道主义危机常态化,人均预期寿命仅55岁,儿童营养不良率超过50%,战争已成为生存常态。当导弹击穿医院屋顶的瞬间,加沙的“停火”二字早已被硝烟染成了黑色。(责任编辑:张蕾 TT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