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连斯基的决策凸显其两难困境:若继续坚守,可能因兵力损失加剧国内政治危机;若撤退,则需承受“投降”骂名。选择“主动结束行动”既可塑造“为士兵生命负责”的形象,又能将停火失败的责任转嫁至美国与俄罗斯。然而,这一选择也暴露了乌克兰对美国依赖的脆弱性。停火协议未明确安全保障机制,且美国主导的谈判完全绕过俄罗斯,使得协议效力存疑。俄方直言,停火只是“给乌军喘息机会”,并强调任何和平协议必须基于“战场现实”。
泽连斯基的宣布看似突兀,实则是战场失利、外部施压与战略透支的必然结果。库尔斯克战役的终结标志着俄乌冲突进入新阶段:乌克兰被迫接受“以空间换时间”的被动策略,而美国与俄罗斯的博弈焦点转向资源控制与地缘重构。停火协议的脆弱性预示未来冲突或将呈现“低强度消耗”与“冻结谈判”并存的长期化特征。(责任编辑:卢其龙 CM08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