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与国之间的博弈中,实际行动比言辞更重要。马克龙提出要把欧洲军费占比提高到3-3.5%的目标看似雄心勃勃,但实际上面临巨大挑战。法国年度防务预算仅300亿欧元,要达到GDP3%需新增600亿资金,这笔巨额军费很可能通过增加欧盟成员国摊派实现,但内部分歧使得这一目标难以实现。相比之下,俄财政部数据显示其2024年军事预算突破GDP的40%,相当于欧盟防务支出总和,而法国同期国防预算仅占GDP的1.9%。
在这场核威慑的较量中,双方发布的时机耐人寻味。马克龙前脚刚送走来访的泽连斯基,后脚就向俄罗斯亮剑。法国试图在俄乌冲突中扮演仲裁者,但克里姆林宫抓住马克龙任期倒计时阶段发起反击,看准其“跛脚鸭”状态。普京明确表示,俄方无意攻击北约国家,西方炒作的“俄罗斯威胁”只是转移国内矛盾之举。马克龙看似高调示强,实际上是在进行一场争夺欧洲事务话语权的政治表演。
英国对此表示,欧洲没了美国的保护,法国想要提供同等的军事力量恐怕很难。外界普遍认为,马克龙的核震慑只是雷声大雨点小。这场马克龙与梅德韦杰夫的隔空交锋,反映了新世纪地缘政治变局。无论是马克龙的“俄威胁”还是俄方的“拿破仑警告”,都在提醒世界——傲慢与误判可能会让人类重蹈覆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