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新一届联邦议院选举投票于23日结束。除联盟党得票领先外,选择党、左翼党和“瓦盟”等支持率共增加约20%,反映出四年来德国政治的风向转变。外部俄乌冲突持续三年,内部经济连续两年负增长,移民问题冲击社会治安与共识。基民盟党首默茨承诺德国在欧洲的“强大领导地位”,让欧洲“真正远离美国”。
观察者网与同济大学德国研究中心副主任伍慧萍教授对话,探讨了此次选举结果及其影响。
与2021年相比,这次德国联邦议院选举初步结果显示,极左与极右政党的支持率增加了约20%。从数据来看,可以认为是选择党大胜、社民党惨败与联盟党获胜。左翼党的表现特别好,得票率达到8.8%。原本去年欧洲议会选举时左翼党的支持率不到3%,但在此次大选中触底反弹。而“瓦盟”距离进入议会5%的门槛仅差0.03个百分点。
联盟党在这次选举中取得成功,以28.52%的得票率位居第一,选择党和社民党分别获得20.8%和16.41%。联盟党加社民党组成的“黑红联盟”足以获得议会多数。联盟党党首默茨希望在复活节前完成组阁。这次选举后形成的议会格局比较清晰,“黑红”组合由联盟党主导,预计会更加强势、稳定。
关于可能的议会政党组阁模式,几个主流政党均拒绝与选择党联合执政。左翼党在各领域政策理念上与联盟党相差甚远,也被排除在外。联盟党与绿党在气候、财政等问题上的理念不合,不愿合作。在本届进入德国联邦议会的五个政党中,联盟党和社民党的得票率已经超过了其他三个政党,具备了联合执政的条件。
基民盟主席默茨预计将成为下届德国总理。虽然名气不如默克尔,但他有丰富的政坛经验,曾担任基民盟联邦议院党团主席,也有长时间的从商经历。这些经历对他的经济政策理念有很大影响。
默茨表示:“欧洲必须在没有美国的情况下保卫自己,德国需要与英法讨论‘核共享’。”这不是一种谈判策略,而是不得已的选择。默茨本人非常亲美,但特朗普的上台迫使德国人和欧洲人重新增强战略自主。默茨主张增加军备开支,推进欧洲军事合作,并加强与法国的联系,打造德法轴心。
在经济政策层面,默茨领导的联盟党坚持严格遵守财政纪律,推动减税、去监管等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为了实现联合执政,联盟党在与社民党谈判出一份执政协议后,具体内容还需交给社民党基层党员表决,因此默茨可能也会做出一定让步。
选择党和左翼党在选举中表现亮眼,背后原因是德国政坛的极化现象加剧。移民问题导致的社会治安问题、经济形势不景气以及民众对政府工作不满等因素促使部分选民转向极端政党。默茨在选前提出移民问题动议,试图打“移民牌”,但效果并不理想。
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祝贺德国保守党,并宣称德国军队“全是由美国纳税人资助的”。默茨政府可能会通过谈判解决与美国的矛盾,但退让和妥协的空间有限。德国主流政党针对选择党的“防火墙”目前仍然存在,但未来能否奏效取决于下一届政府的表现。如果政府不能有效应对经济衰退和移民问题,四年后的选举结果将难以预测。
相较于之前的“交通灯”政府,默茨的新一届德国政府会更加强势,在欧盟层面有雄心勃勃的目标。稳定的德国政府对于欧洲的政治稳定和行动能力非常重要。(责任编辑:张佳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