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需求影响下,平台容纳就业的数量存在峰值。许多平台的就业峰值正在加速到来。当达到峰值后,如果还有更多人加入,市场机制会通过调整从业者收入来引导他们转向其他行业。
12月14日,在2024年度最佳雇主颁奖盛典暨中国人力资本国际管理论坛期间,暨南大学经济与社会研究院院长冯帅章在专访中分享了他对新型灵活就业的看法。过去十年,灵活就业迅速发展。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中国灵活就业人员已达2亿左右。其中,外卖骑手达千万规模,行业平台主播及相关从业人员也超过160万人。据阿里研究院预测,2036年中国新型灵活就业者可能达到4亿人。
然而,灵活就业群体的权益保障问题仍面临争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加强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权益保障。冯帅章长期关注新型灵活就业群体的发展与权益保障,并联合智联招聘推出了《中国新型灵活就业报告》。他指出,新型灵活就业主要集中在数字经济领域,可分为基于云端和基于位置两大类。基于云端的新型灵活就业如直播带货、短视频博主等,而基于位置的新型灵活就业如外卖配送、网约车等。
相较于传统职位,新型灵活就业对求职者的学历和工作经验要求较低,且工资水平较高。但其工作量受市场需求波动影响较大,收入不稳定,社会保障不足,职业发展路径不明确,缺乏职业技能培训。女性、年轻人和缺乏工作经验的人群更倾向于寻找新型灵活就业机会。基于云端的新型灵活就业群体中,年轻人和女性比重更高;基于位置的新型灵活就业群体中,中年人和男性比重更高。
冯帅章认为,许多平台容纳就业的数量已接近峰值。随着市场的饱和,市场机制将通过调节收入来引导从业者转向其他行业。宏观经济形势和个人兴趣爱好是影响大学生选择灵活就业的主要因素。对于中老年农民工来说,新型灵活就业存在一定的结构性供需错配,不能仅靠此解决他们的就业问题。
人工智能的发展对新型灵活就业有积极和消极的影响。一方面,人工智能提高了工作效率并创造了新的就业机会;另一方面,技术含量低的岗位可能会被替代,算法可能导致工人过度劳动和收入差距扩大。因此,需要加强基于位置的新型灵活就业群体的权益保障,特别是社保缴纳和改善工作状态。社保体系应更加灵活,根据外卖骑手与平台联系的密切度决定是否缴纳养老保险。同时,算法规则应更加透明、公平且可协商优化,以平衡劳资双方的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