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china.com

军事

24小时热点

    专家观点

    • 中国禁止美光芯片?中方雷霆出击以其人之道还治其身,外媒炸锅了
    • 中俄好消息不断,一架俄罗斯专机抵达中国,7成俄民众对华有好感
    • 果然乱套了,英国大罢工将瘫痪80%的救护车,上万台手术被搁置
    • 局势正在失控,梅德韦杰夫再次警告:已扩大生产强大的杀 伤性武器

    在南海已实际测试!探测水下最先进核潜艇,中国有了全新手段

    2024-06-14 09:11:19 来源:空天力量

    反潜领域向来被西方认为是中国海军的薄弱环节。尽管解放军已经有舰载型直-20直升机、高新6号反潜巡逻机以及大批配备拖曳声呐的驱逐舰和护卫舰服役,但西方认为这不过是勉强追上了世界反潜的主流水平,但面对先进的美国全核动力水下舰队,其能力仍嫌不足。

    如今,中国科学家正在寻找常规反潜手段以外的新招来对付美国最先进的核潜艇。

    在南海已实际测试!探测水下最先进核潜艇,中国有了全新手段

    在南海已实际测试!探测水下最先进核潜艇,中国有了全新手段

    香港《南华早报》12日透露,以“海狼”级为代表的美国先进核潜艇的传统优势就是可以在水下高速航行抢占有利阵位而又能保持相当安静的噪音水平,避免暴露自身位置。因此安静的水下高速航行能力向来被视为先进核潜艇的重要衡量指标之一。但中国科学家公开发表的最新论文显示,潜艇在水下高速航行时,会在水面产生微弱的特殊波纹,而先进的传感器能够察觉并将其识别出来,从而进一步能够追踪潜艇的航行方向、速度甚至型号和大小等特征。

    据称,潜艇在水下航行时必然会扰动周围海水,这些扰动传到海面产生的波纹,可被装备高分辨率雷达的军机或卫星侦测到。但这些水波的形成和散播主要受海流、温度和盐度等环境因素影响,在不同海域会呈现出信号强度和模式的显著差异,因此此前很难以此作为追踪水下潜艇的依据。

    但实际上,这些细微的水波可能透露出重要信息,如潜艇的位置、速度、航向,甚至型号等。“由于军事敏感性,过去公开的研究一直集中在理论模型上,而避免使用实际数据。”而中国科学家首度创新地采用了南海的实际数据,从而得以对潜艇在实际海域激发的水面响应波场特征进行系统性研究,并“获得一些意想不到的结果”——报道称,这项研究的原本目的是使用传感器在南海收集了实际环境数据,以研究水面尾波,“为中国潜艇的航行安全提供一些建议”。

    (责任编辑)
    关闭

    精选推荐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