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鸿祎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他对目前中美在AI上的差距并不悲观,毕竟Transformer模型、Sora等本质上都是软件,这种差距是可以在一到两年左右追上的。此外,也不需要非得等到全面赶上GPT4或Sora才能发展应用。
在谈及Sora对世界的影响和应用前景时,周鸿祎表示,Sora最让他感到震撼的一点是,产生视频只是它的一个“副产品”——在产生视频的过程中,Sora需要学习很多视频材料,它学到的不仅是如何绘出图案,更重要的是,它必须了解到现实世界很多元素间的互动关系。
“有人跟我争论,画图软件也能画出一只狗在雪地上,但问题是,画出静止的狗和雪不需要掌握常识,只要照着图像画就可以。但要想呈现出狗在雪地上撒欢,雪还在掉落,是松软的性质,没有对现实世界常识的学习和积累是做不到的。”他解释道。
“这意味着Sora让人离AGI(通用人工智能)又近了一步。”周鸿祎对《环球时报》表示,“GPT实际上解决了机器和人之间相互理解和交互的问题,这是攻克了第一个难关,但它对这个世界的很多规律并不知道:比如我们要让一个机器人去冰箱里拿西红柿再炒鸡蛋,训练起来会很难,因为它需要知道西红柿是摔不破的,而鸡蛋一摔就破,它还要知道要怎么磕鸡蛋,它必须像人类一样见过,才能知道。我认为这可能是OpenAI在研发Sora时无意中做到的。它实际上通过这种训练方法,让机器能够和世界互动。”
他认为,这意味着Sora未来可能应用于机器人和无人驾驶领域,因为它对真实世界的交互有了感知的能力。
在谈及中国AI在2024年的发展前景时,周鸿祎对《环球时报》表示,2024年应该是中国AI的“应用之年”,相信今年在许多企业的垂直领域,大模型将大有可为。“大模型未来应该要产生一场工业革命,大模型必须跟随企业进入百行千业,和很多企业的业务流程和产品功能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