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社会的舆论导向随着战局的变化,要求以色列方面克制的声音会更多一点。马上安理会要开会了,阿盟也开了会,埃及等国家这几天也一直在努力,但是正如我刚才说的,几天之内以色列还没有发泄完,它不可能停,但是它也不可能总是这么打下去。
观察者网:以色列必须给自己设置一个停止的点,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它才会收手呢?
吴思科:似乎以色列的目标是“毕其功于一役”,把哈马斯一次全打掉,让它以后再也没有能力对以色列造成威胁。现在以色列要求加沙北部的人撤到南部去,加沙北部很有可能被它整个占了,可能以色列想将其作为一个“安全区”。
但是归根结底,这么多巴勒斯坦人,你把它这样地压迫,他们肯定是会反抗的,压迫得越深反抗只会更强烈,包括现在的孩子一代也在目睹这样的情况,最后只能是“冤冤相报何时了”。
所以停火、人道主义援助、适时推动谈判、恢复对话,这些努力国际社会需要配套。尽管目前对话的时机还不到,但我觉得是应该的。
观察者网:在这次的巴以冲突中,美国的态度挺耐人寻味的,一方面坚定支持,甚至有消息称把一部分支持乌克兰的资源转投了以色列;另一方面明确表示不出兵,同时也希望事态不要继续扩大,您认为美国在这次冲突中的心态和打算是什么?
吴思科:我觉得美国拜登政府的反应首先是着眼于即将到来的大选,犹太集团在美国大选中的影响力有目共睹,加上以色列一直是美国在中东最优先保护的盟友,所以肯定会将以色列的安全放在第一位。但是另一方面,不希望中东大乱也是美国的基本政策。毕竟现在美国战略的重心是其在亚太的大国竞争,对于中东,美国又想要尽量减少投入的情况下达到掌控的目的,不要打乱它的战略部署。所以美国想要通过一种震慑,让除了巴勒斯坦之外的其他国家不要卷入其中大动干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