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俄乌战事开始后,历史的意外来了。在速决战可能性被排除后,俄罗斯突然发现,军工复合体这台吱嘎作响、年久失修的机器居然转动起来了。俄军的订单如雪片般飘来,苟延残喘的军工厂突然之间恢复了活力,哪怕几十年来他们几乎没有更新多少设备,哪怕几十年来技术专家和熟练工人已经大量流失,哪怕他们的技术更新速度已经远远被甩在后面。
这场战争正是他们需要的,一场拿着几十年前的武器装备,拼数量、拼消耗的总体战。俄罗斯大地上的矿产资源还在,俄罗斯工厂里的陈旧机械还在,几十年来苦心维持、尽力裱糊之下,俄罗斯军工人才也多少保留了一些,要启动战争机器,这些基本条件都还在。
那还说什么?在遍及俄罗斯各地的军工厂里,我们看到了这样的场景:
鸣大钟一次!
推动杠杆,启动活塞和泵……
鸣大钟两次!
按下按钮,发动引擎,点燃涡轮,注入生命……
鸣大钟三次!
齐声歌唱,赞美俄罗斯母亲!
战时经济反而让俄罗斯恢复了一些经济活力
俄罗斯的经济就在战争的滋养下,出人意料的恢复了活力,或许这种更加病态的经济景气也许只能短期维持,但总好过在无尽沉沦中永远的沉睡。
只是俄罗斯这部巨大的战争机器实在太久没有维护保养、更新技术,现在战争的形态相比1989年又有了新的变化,因此即使是用老旧技术生产的武器弹药,俄罗斯军工产业的产量一时半会也不能无限供应,更何况三十年来与数字化革命相关的技术装备,他们也无力生产出足够数量来。
所以,俄罗斯不得不把眼光放在昔日看不起的“小兄弟”们身上,不论是朝鲜的炮弹,还是伊朗的无人机,都是俄罗斯现在需要去获得的外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