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8月28日报道
美国《外交政策》双月刊网站近日刊发一篇文章,题为《战机市场进入多极时代》,作者是美国航空动力咨询公司总经理理查德·阿布拉菲亚。文章摘编如下:
到本世纪30年代末,全球战机市场乃至整个防务市场将更加分散,不再像今天这样由美国主导。各国不会永远依赖美国生产的战机,如果华盛顿不通过优先出售为其他国家战机提供动力的系统和技术来适应这种情况,美国就将在全球防务市场上落后于其他国家。
曾几何时,不论大国还是小国都想制造自己的战机。上世纪80年代,南非、巴西、罗马尼亚、以色列、日本和印度等国都制订了研发本土战机的计划。在这些国家中,已有一些造出了几架,但大多数计划在上世纪90年代终止了。
导致这些本土制造战机计划失败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冷战后国防预算缩减,战机市场也随之萎缩。
韩国的KF-21“猎鹰”战机真正开启(或重启)了这一趋势。现在,土耳其也加入了这一行列,推出TF-X战机。阿联酋今年早些时候透露了在本土制造战机的雄心。
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新德里一直试图制造自己的喷气式战机。“光辉”轻型战机项目自上世纪80年代初就已开始,并于2015年小批量进入市场。“光辉”战机项目现在可能已准备好将产量提升到两位数,尤其是在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的发动机的帮助下。
印度还希望在“光辉”战机之后推出一种更大、更先进的中型战机,计划于本世纪30年代入役。然而,与大多数其他新兴制造国不同的是,我们有理由对印度扩大生产规模的能力持怀疑态度。
市场也出现了缺口。俄罗斯长期以来是全球第二大防务出口商,但出口额日益下降。不幸的是,从长远来看,美国并没有准备好填补这一空缺。F-35是在与当今截然不同的背景下诞生的,当时华盛顿认为,美国已经没有势均力敌的对手,这意味着只要一款战机就能满足美国所有军种和大多数国际客户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