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扬基】
去年10月7日,《解放军报》在头版报道了有着“察打先锋”美誉的空军航空兵某无人机团的事迹。时隔10个月后,以荣获“最美新时代革命军人”称号的该部大队长李阳的事迹为先导,《解放军报》本周五再次在头版报道了这支“大漠天鹰”的发展近况。
对比这两次报道的细节,品读我军无人机部队的成长进步,不仅是近年来我军新质战斗力建设的缩影,更是着眼未来战场的信心来源。
两次报道均占据了头版的重要地位
在去年10月的报道中,该部飞行员仍身着02式飞行服,其他画面中07式空军作训服也随处可见,仅有少数指战员换装了21式作训服。当时全军大多数部队已经完成新军服换装,驻守大漠深处、仍身着老式军服的他们,难免让人生出几分“春风不度玉门关”的感觉。
此次报道,不仅飞行员们都换上了21式飞行服,飞行服上代表机种的胸章也呈现出有趣的多样化元素:有些飞行员仍佩戴着与有人机部队相同的战斗机、运输/特种飞机机种章,但也出现了显然是无人机部队专用的徽章,无论是部队章还是机种章,一支新机部队的集体意识和集体荣誉感正在形成。
两次报道的飞行服对比,下图可见胸章上的无人机图标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细节是,这支部队在报道中的名字由“空军航空兵某团”变成了“西部战区空军航空兵某团”。自2014年调往西北大漠深处之后,这支无人机部队长期直属空军某试验训练基地,在全军范围内首个列装攻击-1、攻击-2等型无人机,验证察打一体无人机部队的训法战法。随着空军更多同类部队的组建,这支部队还逐渐承担起了向兄弟部队输送人才的重任。
正如报道中该部飞行员张博所说:“人家向外输送人才,都是一个一个的,就像一颗颗种子,播撒在新的沃土上,静待发芽开花。而我们输送人才,是一群一群的,就像一捆捆幼苗,栽下去就是一片树林。”无须讳言,考虑到兄弟部队的驻地条件普遍更为优越,作为发展前景广阔的新质战斗力人才,在面对前往同类部队大显身手的机会时,他们选择更有利于安家立业的环境也是人之常情。